按计划日记应该早上写的,却因为基金收益的事情,导致分了心,注意力怎么也无法集中,就拖到了现在,已经24号晚上10点。
果然写日记只有二个时间最合适,睡前醒后。
最近工作上特别平静,一点事情都没有,每天就上班下班,陪儿子玩。
大部分注意力都被火热的股市给占据,只是短短两周时间,就彻底进入牛市,人人都在关注股市讨论。
但自己并没有获得较多的收益,一时间难以接受。
所以在最近的几天日记中,都快写成投资心得日记了。
23号这天认真思考了一下,为什么自己在牛市中没有挣到较多的钱,只是喝了一品汤,没有吃到肉。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持仓太集中,只买了互联网,医疗,新能源车这三个行业基金,宽基一个没买。
在过去的几年下跌周期中没有躲过也就认了,可是在这轮上涨中也没接住,就真的让人无语,充分证明了投资体系是有问题的。
看不起的债基和宽基才是穿越牛熊市场的关键,在下跌中可以控制回撤,在上涨中不会错过行情。
不然就会出自己这种情况,大盘涨的发疯自己账户就涨一点点。
当意识到投资体系出现问题,就要马上修正,就像2023年5月那次,发现混合基金总是被基金经理频率换仓,从而选择了投资行业基金。
如今也是一样,当发现集中压一个赛道无法分担风险时,就要承认错误,进行调整。
最终在经过两天的设计,终于不断升级,把3.0的金秋十月升级到3.5版本。
以一车双人三马四轮为参考。
一车保持不变,依旧是货币基金,双人选择两只纯债基金,以稳为本。
三马,选择创业板指数为主,科创50和港股通互联网为辅,各占10个点,最高总占比39个点,组成最强力的三匹马,主要是科技为主,到不是说看到这次科技股大涨才这样设计,而是这个世界毕竟是为科技改变的,科创板为硬科技,互联网为数字公司,一硬件一虚拟,互补吧。
而领头跑的马为创业板,不管时代怎么变化,都少了它的身影。
四轮,选择四只宽基,以中证A500,标普500,纳指100,德国30,各占10个点,最高总占比49.
其中以A500和标普500为主,纳指和德国为辅,毕竟后面这两个稳定性不如前面两个,但目前也没有替代品,只好先这样了,后面再慢慢找到合适的再换。
这样自己就不需要为选行业发愁,也不用赌运气,毕竟自己是把基金投资这件事情想用一辈子来完成的,
就想简单点,只考虑涨跌周期就行,时代发展太快,行业也太多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说就算选择也大概率跑不赢创业板,费那劲。
对于投资,只想慢慢变富,所以组合一定要简单,稳定,能穿越熊市更要穿越牛市。
而这个3.5版本,只要自己能控制好调仓的速度,最多就是收益多一点和少一点的区别,不会踏空,不会追高。
按现在的位置,市场大概还有30个点的上涨空间,就会迎来历史新高,能不能破只有市场知道,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回调时及时调整,用三到六个月时间建仓,在农历新年前完成建仓,不要担心,肯定来的及,当你完成这次历练,在投资之路上就更进一步。
最近几天在复盘时,才发现很多细节被忽视,总认为买的高一点也无所谓,成本太高导致收益较少。
好了,投资就记录到里,自己也算是经历了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如今又回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承认了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平均8到12个点的收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