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无论是事业上还是人生上的成功,都要有一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可以让你生命更充实,内心更强大,灵魂更纯洁。
第2课 : 人生的哲学
季老说过:人生并不是单色的,人生就像一场搏斗,会牵涉无数人,最后还得一个人去面对。人生该如何度过?该如何选择呢?
一.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昭示的道理,看待得失。
北宋文人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豁达的人应该有兼济天下的情怀,而不能过于重视自己的得失。
这是一种非常高的人格修养。
而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很现实的把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建立在得失方面,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人已经把人生是否成功,完全以物质的得失等同起来,把幸福建立在了物质的“攀比”上,盲目追求虚荣,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走向堕落。
物质对于那些贪婪而又没有自控能力的人无异于穿肠毒药,止渴之鸠。
其实,人这一生的荣辱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跟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只有自己过得幸福,那才是人生的真谛。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不论是得还是失都会使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
二. 用广阔的角度,看待人生的圆满或不圆满。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圆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圆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谓某个人的圆满,也只是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圆满,而无法代替人生的全部。十全十美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不圆满才是人生。
此处不圆满,就有圆满处。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发现。
从一个挑水夫挑水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人生就是在缺陷中收获圆满,在不圆满中体会圆满。
因为有缺陷之处才能让人不断去寻找,才会有奋斗和拼搏的精神,才会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世间没有真正的圆满,何必苦苦去寻求。
换个角度去看,它会让你的人生变得豁达而通透。如:维纳斯虽有断臂的缺陷,但没有人否认这种残缺,给雕像带来了摄人心魄的美。
在人生的旅途过程中总会有不尽人意的事情。如果事事追求圆满会让生活变得苦涩,人生变得痛苦。
应该坦然接受不圆满,从不圆满出发才有创新的动力,才会对人生有所期待。
把众人的缺憾集中在一起就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使不圆满的世界更加圆满。
三. 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不过分苛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顺境,也有逆境。
有些人的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难免会对人生有所想法。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
其含义:听天命并非是逆来顺受,悲观放弃,随波逐流;而是更积极地去生活,勇敢的去追求,不做无用功,不钻死胡同;事情做好后,剩下的就交给命运。
诗人徐志摩说过: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心灵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里所说的幸和命,所针对的就是找寻。尽人事是听天命的前提,没有做到这个前提,就是放弃了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尽人事而听天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顺其自然的心,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已不能改变的事物。
而现实中有一部分人却偏偏过于苛求一些做不到的事,让心灵背上沉重的负担。
季老十分倡导“天人合一”,而对于人生态度,他更是追求顺其自然,微波不兴,幸福快乐的人生。
有一个场景,说的是某一单位的领导,希望自己的下属把工作做得圆满。
虽然下属工作都已十分卖命,但他还是觉得不满足,苛求下属超负荷工作,有点怠慢,就批评训斥,造成下属的普遍不满,使上下级关系非常紧张。
不论承认还是不承认,苛求过多的人,不管苛求的事是对还是错,总会使自己的人生相对沉重,生活起来也感到十分疲惫。
同时,也不难发现,苛求过多的人性格中往往还有着偏执的一面。
俗话说: “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现实中的人们不论对人或事都不宜苛求过多,一但苛求失败后,所遭受的痛苦和压力就会越大。
所以,应理性认清自己,面对现实,量力而行,不过多苛求自己或者他人,顺其自然,轻松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