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问你一个问题,这一两年来我们听了很多关于碎片化学习的评价,有人说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必然要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有人强烈反对,表明碎片化学习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
你赞同哪个观点?
我曾经认为,碎片化学习,就是把过去浪费掉的5分钟、10分钟甚至1分钟都用来学习。也就是说,碎片化学习就是让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你觉得对吗?你觉得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碎片化学习真的只有增加学习时间层面上的意义,那为什么会有大量的人要反对碎片化学习呢?
其实啊,关键还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个"碎片化"。有些人把碎片化理解成"碎片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如同沙滩上一粒粒细碎的沙子,当然没什么价值了。
而当你把这个碎片化理解为"碎片的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再用完整时间构建知识体系,那碎片化学习可就太有用了。
如果有人非要把碎片化学习理解为纯粹的知识碎片化,并且死磕到底,那我们也没办法。
我今天想要和你分享的是,碎片时间学习的真相,以及如何高效地用好这些碎片时间。
2)
概念:碎片时间,主题学习。
碎片时间学习的精髓,是主题性的吸附。
这得从基本的概念说起。
知识,是经过思考并保留在思想中的信息。
你看一本书,或刷微博,里面的一字一句原本都只是信息,如果其中的某句话引起你的思考,你的脑子里从此多了一些认识,那这些信息就成了知识。
而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让你拥有更多的知识。
从时间的维度,学习又可以分为完整时间学习与碎片时间学习。完整时间,就是确定地连续地时间,比如三个小时,你可以不受打扰、连贯地思考。
我们知道,一天虽然有24小时,但完整的学习时间其实不多,常常一天都抽不出两个小时。
那么,在多数的清醒时间里,我们如果要学习,都只能用碎片时间学习。
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碎片时间学习,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碎片时间学习的精髓,是主题性的吸附。
3)
运用:如何进行主题性的吸附?
一段时间里脑子里要有一个主题,比如高效学习。等到这个主题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另一个主题,继续丰富。每一个主题都会在你的脑子里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主题就会形成一片森林。
以"高效学习"这个主题为例。
要想让"高效学习"这个主题入驻你的大脑,要先花上足够的完整时间,对这方面形成大体的了解。比如你得知道"高效学习"包括问题导向、避免拖延、保持专注、即时反馈、突破瓶颈等等。
接着,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就可以通过碎片时间的学习来不断丰富了。
关于如何用碎片时间的学习不断丰富这个主题?我和你分享三点。
4)
第一,在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时候,尽量多学与"高效学习"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得到"APP中的学习,过去我是挑感兴趣的看,或者翻到什么看什么。而当我这个月把"高效学习"作为重点主题后,我就会有意的去筛选。题目有关键词最好,如果题目看不出和学习有关,我就先看看内容,如果发现和高效学习完全二杆子打不着,就放弃。
第二,无论在什么样的场景,都勤于联想:如何从中获得一些"高效学习"的启发?
在"高效学习"入驻大脑的一个月里,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我都会问问自己,这些知识与"高效学习"有没有关系?我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因为很多知识是想通的!
我还会观察身边人的学习状态。当我发现身边同学在"上课拼命记笔记,下课拼命背诵"时,会想到,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将老师传授的知识,用自己的结构、语言转述出来。而未经消化的笔记,是没有价值的。
哪怕是生活中的琐碎事务,我都要想办法从中获得一些"高效学习"的启发,比如刷牙,我每次就全方位地来回刷300次,不多不少,这样就有了一种确定性,不必纠结"今天有没有刷干净";我还规定自己吃饭的时候只吃饭,不做其他事,不想其他事,这会形成一种仪式感,让我日常的学习更加专注。
第三,定期将所学知识以写文章的形式输出,让这些知识真正的为你所用。
如果说碎片化的知识是散落一地的水果,而主题性的吸附是将这些水果收集到篮子里,那么写文章输出就是将这些水果一个个吃到肚子中,让它们的营养和你的血液融为一体。
当你能够把所学知识以文章的形式转述给他人时,这些知识才真正的穿透你的身体,才真正的为你所用。
比如我这篇文章,就在试图把碎片化学习的精髓,转述出去,目的是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掌握。
5)
小结:碎片时间学习的精髓,是主题性吸附。
碎片时间实际上占据了生活的大半,我们若想更好的学习,就一定要用好碎片时间。
而碎片时间学习的精髓,是主题性的吸附。
关于主题性的吸附,我以"高效学习"为例,和你分享了三个方法:
第一,在进行碎片化学习得时候,尽量多学与"高效学习"相关的知识。
第二,无论在什么样的场景,都勤于联想:如何从中获得一些高效学习的启发?
第三,定期将所学知识以写文章的形式输出,让这些知识真正的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