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是陕北剪纸的俗称,剪纸是一种从民俗中诞生的群众艺术,起源于汉朝,精熟于唐朝,繁盛于清朝中期以后,用于装饰和祈福。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双巧手一幅画,陕北窑洞窗棂上艳丽夺目的窗花,是陕北文化的烙印,传承着陕北儿女的记忆和感动。
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窑外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在窑洞内,盘坐在暖炕上的婆姨们,就会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一张张各色的纸,拓着上一年留下来的样板,剪出来形态各异的花,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正着倒着的各式福字,然后贴在窗棂上,搭配好颜色、形状、样式,整个窗棂都被装扮的火红热闹,家家户户的显得瑞气盈盈,窗花给大年平添了一番乐淘淘的味道!
每当村里家家户户窗棂上贴满窗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小伙伴们急切的等待着,在大人们忙碌的筹备着年货的时候,孩子们约在一起走家串户,满村跑着看窗花,看谁家的窗花剪得好看,样式多,姿态美、颜色好,如果被大家一致评出窗花好看的时候,就觉得很自豪,因为这说明家里有一个巧手妈妈。妈妈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巧手妈妈,我们家的窗花每次都会被选中,然后心里满满的自豪感让我对自家窗棂上的那些窗花多了几分热爱,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去看上几眼,一看就是好几个月,直到窗花褪色被撕下来。
有些婆姨手拙,剪不出好看的窗花,就找村里剪得好看的人帮忙,我妈妈那个时候就是被找的人,记得每年腊月的时候妈妈早早的就开始剪窗花,要剪好几天,剪出的窗花除了外婆家、奶奶家、自己家外,还要送给邻里不会剪窗花的人家。因为剪得很多,还有年货要准备,为了节约时间妈妈就会用一个样板拓着几张纸剪,这样一次就可以剪出好几个,每家一个或一对就有了。可是如果每家都一样的话就显得有些刻板,妈妈就把同一个样式用不同的颜色剪,这样就变出了花样,虽然都是一对兔子,可我家是红的、奶奶家是绿的、婶婶家就是蓝的了......,贴的时候也有技巧,你家山丹丹花贴窗棂中间,我家就贴两边,你家蝴蝶和花相邻,我家就对角......。就是村里的那群巧手婆姨们,用一把剪刀几张纸变出了花样,把窑洞窗棂单调的原木色棂白色窗纸装扮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小时候妈妈剪得时候我就坐在旁边看着,妈妈每剪好一个我就帮忙分开,一边分一边举起来对着光看。看着那憨态可掬的小猫,活灵活现的兔子,争奇斗艳的百花,翩翩起舞的蝴蝶,
可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年逐渐在人们心中变淡,过年也变得简单,贴副红对子,贴对买来的“福”,讲究些的人家再买对装饰华丽的属相看着也红火热闹。记忆中的窗花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口口相传的剪纸艺术就只剩下专门的剪纸艺人和一些爱好者来传承,这种孕育于劳动中的艺术也变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