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渊明的桃花源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是魏晋乱世的天堂,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追寻的宁静栖所,是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又一个乱世、又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现代版的桃花源,守护着人性中的至真、至善与至美,洗净尘埃的田园中,爱是透明的,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的情味。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这里已然是静美的晚霞,处处是醇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把生活过成了“诗与画”的远方。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单独的一户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尘世的一方净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安居之所,这是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边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归宿的城。
在这里,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的被描摹。
一片树林、一片大地、一个蓝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户人、一座小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步伐、一辆自行车、一辆轿车······
人类在慢慢的改变着自己生存的“桃花源”,没有了小溪潺潺的欢快,没有了翠翠萦绕山谷的天籁之音,也没有了“渡船”免费的芳香。“车水马龙”代替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变成了“对门不知”,灯红酒绿的是身,而心并未“怡然自乐”。然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归属,追溯“心”的桃花源。
从文先生以简练而细腻、散淡而自然的笔画刻写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融入那质朴纯真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轻声述说了湘西桃花源的故事,唤醒了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思考,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在桃花源里,享“桃林源水”,静守“心”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