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道:“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原因是红楼梦将世俗之悲写得明明白白,亦或是怕幼时读《红楼梦》会使人丧失对爱情的向往,说到底是看自身的心境。若说这被世俗所侵染,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处事圆滑之人便不由想到红楼中一女子—薛宝钗。
何以评判薛宝钗此人,我们难以用“好”或“坏”来形容,或许很多人讨厌她,在曹雪芹先生笔下,她着实不是一个讨喜之人。她间接阻碍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交往与最后携手、以自己的聪慧圆滑讨得了众人的喜爱、外在条件优越、家世显赫,当贾母要给她庆生之时,询问她爱吃何物、爱听何曲,薛宝钗所答皆为贾母所喜之物,说自己爱听的是热闹戏文,爱吃的是甜烂食物,皆为明明白白奉承之言。曹雪芹先生形容她是面热心冷,纵是无情亦动人,不关己事她绝不管,同情心不泛滥,不给自己添堵,可明哲且保身,不追求爱情,可嫁给不爱之人。如此种种怎不生得人嫉妒、厌恶,可若是走进薛宝钗,我们也能发现她的可怜、可爱之处。
宝钗聪明却不贪心,不去争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其阿谀奉承与处事圆滑也是因为她身处名门望族—薛家。薛家为从商之户,宝钗从小耳濡目染便练就与人相处用嘴不用太多情之本领。如若她单纯如林黛玉般,恐怕难以以女子身份在薛家立足。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最终的悲剧收尾也难以怪罪到宝钗头上,若无宝钗,贾母或许也不允许其二人结良,虽说贾母喜欢黛玉胜过宝钗,可黛玉的性子与身子才当真是葬送了两人之姻缘,而宝钗又何时成为了受益者?她只是封建道德下的一位信奉者,她只能实行父母长辈之命、媒妁之言,她又未尝不得知宝玉心中所爱是黛玉。她明知道自己嫁给的不是爱情,而是命数。宝钗最后的结局亦是苦守寒窑十八年载而不悔,这又是何等的忠贞?她的容貌丰美,举止又娴雅,博学又多才,怎落得如此惨淡收场,实为之叹惋。
当袭人央求湘云替她做些针线活的时候,宝钗得知后便主动接去湘云的活。当湘云说自己做东之时,宝钗明明知道她并无钱做东,却不当场说出,倘若是黛玉必取笑其本无钱,何来请客一说。如此桩桩件件皆可体现出宝钗情商之高,懂得看穿不拆穿、在他人需要之时出手相助,着实是她的可爱之处。
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内心强大的女子,尽管身处覆巢也可以好好活着,我是佩服她的,亦是同情她的,愿世间再无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