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传习录》(18)十九
传习录十九
孟源性格自负,好招摇,爱名声。王阳明经常教育他。有一次王阳明刚说完孟源,正巧旁边另一个学生谈自己最近学习所得,请王阳明指正。
孟源在一旁立马插嘴嘲笑:“你只是捡了我过去学剩下的东西。”
王阳明转而责备孟源:“你老毛病又犯了。”
孟源觉得没面子,要狡辩。
王阳明说:“这就是你的病根。好比方丈的土地上种着大树,雨露滋养,土壤肥沃,可只滋养了这一棵大树。周围种点粮食,却被树冠遮挡阳光,被树根抢夺养料,所以粮食长不成。想种粮食,必须砍掉这树,一点根不能留。不然你再怎么努力耕作也只是滋养这树,无法收获粮食。”
孟源始终关注的是从外部学到了什么知识,而王阳明关注的是内部“怎么”学到知识。向外获得的是知识、信息,好比王阳明说的粮食。向内解决的是私心,就是孟源好招摇、好名声的毛病,也就是干扰粮食生长的大树——私心。对孟源来说,好招摇的私心不解决,知识学得再多,也仅仅是招摇的资本,聊天的谈资,人不会有长进。
这一节也说明人的内心世界终归会体现在言行上(孟源好招摇,他自己却没有觉察),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能通过言行发现别人的性格弱点,但是又气愤别人不承认或者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弱点,也是同理。就是说人的内心和行为是统一的,即“知行合一”,关键问题在于人未必能认清自己的内心,所以王阳明强调运用“精一”的功夫,反观自省。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
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功夫请正。源从旁
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源色变,议拟欲有
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
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
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
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
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
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
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