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再次下雨。只是这次雨不是从天上来的,广州这个时节雨并不多,但却在某个地方下起来了。
一个难眠的夜,因为某些原因,进而导致自己不能很好入睡,一直更换音乐,从催眠曲,加速的理论课程音频,再到佛教音乐,可还是很难进入睡。
最后,选择了自然的下雨声,想让自然的声音让自己安静下来。这种雨声和记忆中的声音好像,期间夹杂着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儿时雨天上学的场景竟有点熟悉起来……
1
家乡是北方的一个村子,地地道道的农村,不过没有太多的比较繁杂的风俗。也没有太多的传统观念,只是一个普通又简单的小村子,自给自足的生活,大多数的人过着比较安闲的生活,只是有时候会因一些现实的压力,每到一些关键节点上,会开始抱怨现在的生活,而且现代的生活也逐渐渗透到了这里,之前的生活也就相形见绌了。
人们就这样生活着,在这里,少有人外出打工,或许是因为与外界脱离太久,或许是已经习惯的现有的生活,亦或许只是因为有点疲惫,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一天天老去。在自己的故土里,守着自己的”三亩薄田“ 日子不算充裕,也不至于太拮据,还算说得过去,毕竟周围人们也都是这样。
当然,村中有一些思想积极的,有点经济头脑的,逢年过节赶个集,做点小生意,要么出去,在大城市里打打工。自然,他们的生活会好一些,房子越盖越高,常常被众人称赞。而他们的话语权,也会相对高一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金钱,也因为他们的见识,他们为人也更随和些,而他们的家庭也大多美满。
2
我的记忆中,故乡夏季的雨天最美,也最好。下雨天,吃完饭,父母在他们的房间看着电视,打发时间。我们呢,也会躲进自己的房间,可以心安理得的闲着,不用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只需做好避雨工作就好,仿佛这个时候,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雨淋到,是唯一使命。
房间的玻璃是薄薄的一层,避雨倒是绰绰有余,降噪什么的就不用想了,实际上,只要没有太大的风,雨水不会喷溅进来,我们都会开着窗户,夏季本就闷热,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难得凉爽,让新鲜的空气,透进房间,感觉很畅快,这个时候我一般是不会听音乐的,因为这雨声就是,也没有比他更好听的了
这种凉意让人很舒服,关于开心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家乡这里农作物价格并不高,除去成本,留够自己吃的,变卖出去的剩不了多少钱,自给自足,倒是完全可以满足。
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为了有更多的钱,那当然节省成本了,农作物是要在一定时间浇水的,浇水是要花费一定费用的,尤其是在夏季,它们需要更多的水分,浇水的频次更密,这些时候,也常是父亲和母亲起争执的时候,他不愿意,母亲坚持不浇水会没有收成,这只是投资,而父亲认为这样只是浪费,有点不值得,觉得即便收成好了点,也卖不了几个钱,一直坚持节约成本。而母亲一直坚持,不投资就没有回报的理论。
如果天公做美,那就再好不过了,风调雨顺,对于庄稼是一个恩赐,于我们而言,父母亲之间的关于这件事情的争执,也会就此搁浅。
太小的雨是没有感觉的,太大了,又有点吓人,对于我们而言,经常还在田地里,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搞的狼狈不堪,雨大的话,行动也很不方便,因为村中排水系统并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每逢下雨,村中常常会有积水,行人车子很不方便。
3
记得村子之前一个小组后边有一条长长的大水沟,里面的水都是雨水积下来的,常常听到青蛙的叫声,也常会散发着臭气,水还是蛮深的,7—8米是有的。记得小时候还做关于它的噩梦,自己进去出不来 虽然那时,里面已经没有水了,可是还是吓到了自己。每次经过那里,仍是心有余悸。
那水沟曾经常时间干涸过一段时间,人可以下去,就像普通的地面,之后又有水了,因为上学,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回家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雨天也是更难缝上。现在工作了,回家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
今夜,有点想念,想念家乡,想念小时候,想念家乡的雨季,有点想回到家乡,再此感受一下雨天,只是回不去了,即便去了,心境也全是另一番了,也有可能不会喜欢,只是怀念曾经的那份喜欢。
想念家乡 想在夏夜里乘凉,吹着风,如果没有蚊子,就更好了。现在耳机中传来了雨声,拍打窗户的声音像极了小时候,期间还有摩托车、自行车行过的声音。也有熟悉的脚步声 ,车子经过时激起的水波声,水顺着水管流下的声音,蓄积的稍有力量的水声,重重地撞到管壁,哒、哒、哒、听到了,雨打在塑料纸上的声音,雨滴落在包裹着玉米棒、蒜辫子上面,水泥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