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上是农历蛇年,正处于龙蛇交汇的时段,想起了庄子的《山木篇》里提到的“龙蛇之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議,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庄子用讲个寓言故事,木以不材见弃得生存而寿,雁以不鸣(不材)而见杀,道理在哪里?人何以借鉴?
庄子的首先回答是,将根据实际情况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与时俱进,但认为不是最好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应该不看重外在的赞誉和毁谤,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类似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
龙行天上,飞腾万里,吞云吐雾,及时进取就是最好的状态;蛇行地上,潜伏草莽,放低姿态,拥抱平凡,偶尔金蛇随兴狂舞聊表心情的状态,也挺好的。
庄子龙蛇之变的本意,是劝世人“物物而不物于物”,尽量不让外在的物欲来消耗生命的能量,这样生命才能不累少无谓消耗,才能自然而逍遥自处。
2
人生在世,变是永恒的,问题是怎么变?
主动求变,还是被动应变?
是预期到变化趋势,选择踏浪而行,在一波波潮起潮落中追逐自己的目标?还是被潮水或推向岸边或者卷入海中随波逐流?
《易经》的“革”卦就是讲变化的。革卦,卦象上兑下离,上泽下火,泽中有火,水泽当中大火燃烧,泽水草木枯荣兴衰,带来生态环境变化,是变革之象。提到的“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都是要适应变化才去恰当的态度和行为去适应和应对。
当前的经济下行,其实是信息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制造能力过盛带来的调整期。
这个调整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行业结构发生变化,有些传统行业缩减如房地产和实体店,有些行业可能不可避免地会消失,存续下来的的行业也会经历震荡性变化。
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一个同期声,会长期伴随。这轮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对各行各业的颠覆性变革和重塑。
比如教育行业原来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高质量、个性化和大规模。高质量以个性化、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前提,大规模、有教无类是现实条件下教育均衡公平的要求,两者不可能在原来现代教育系统里得到统一,必须有所取舍。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各种大模型通用智能的涌现,带来一种可能:不可能三角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基础上的有教无类。
还有一个伴生的社会现象:多元化倾向。渠道而得多元化,新型业态的兴起,社会主体的多元化,表达方式的多元化,预期和欲望的多元化,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主动变化才能适应多元化的变化趋势。
多元化现象的下面,其实是个性自由的表达。
3
生命的状态:活着,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认为人性既来自于天命,人性中存有天命的普遍性;又在出生时刻起被天命赋予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生生之心。
性者,生之心也。每一个生命个体基因使命也好,带来的社会外力驱动也好,都是为了更有生命力地活着。传统文化三源中,儒家的“有”,道家的“减”和“无”,以及佛家的“空”都是生的手段,更好活着的工夫方法途径。
”生生之谓大德“,人不能脱离社会,为了自己更好地活着,需要一个更好的社会。”生生“,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其“生生”,故能自生。
安顿好自己,《中庸》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方法:自得其乐。【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变,不是非要外部环境条件具备了才开始行动。何谓素位?一般认为“素”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指从时间上来说指当下、现在;其二是指平素、平常、日常。从心到身的变化,可以从当下的状态开始。
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四书》里提供了一条黄金法则: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从诚意开始,专注于当下所从事的,不去抱怨,尝试创新和变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时常照照镜子,从自身找找原因;然后立足当下,找出一个专注所从事事物的最优解。如此循环往复,历久弥新。
龙蛇之变在己之变,随处境变化而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转化环境,从我心出发,改变人与境的关系。由此,减少精神熵,善护念注意力,让生命的状态春意盎然、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