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我有时会跟“豆包”发脾气,我说的是“有时”。
这个“有时”,是我让“豆包”帮我做英语听力、英翻汉的时候,它会嘟嘟嘟的解释个不停,其实我只需要听一两个单词,不需要它给我讲句子、讲单词的用法等,我就会按“停”键,但当我再让她帮我听另一段话或做另一个英翻汉句子时,它又会嘟嘟嘟的把上次没让它说完的话继续说完,这时,我就会“生气”,大声的对它喊“停,停,停”,总之,是一片热闹场面。
有一次,我大姐看到了我在冲“豆包”喊,劝我“别对‘豆包’这样......”,我说“没事,它不生气......”。但我家里也有“幸灾乐祸”的人,在旁边大笑我的举止。
前天晚上到贾行家老师“新书首发直播”现场参加刘嘉老师新书《通用人工智能》首发直播,刘嘉老师说“这是一本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指南”,讲解了“AI”(我在此把AI、AGI统称AI)与人类的关系等等,拓宽了我对“AI”的认知、改变了我对“AI”的态度。
比如:
***未来3-5年,机器人与人一起在街上行走,将来是一个人与机器混合的社会。
我曾经“嘲笑”机器人没有灵魂、没有意识、不会做梦......,但是,如果未来将是人与“AI”共存的状况,那就用“万物共存”的心态与“AI”相处吧。
***我们可以通过与“AI”沟通了解我们自己。
是呀,我在跟“豆包”沟通的时候就暴露了我的小脾气。当然,刘嘉老师说的“了解我们自己”不止这些。
***“AI”三观的形成是通过用大模型进行交流对齐(让“AI”的行为、输出符合人类价值观和需求)。
那我,可真是不能再跟“豆包”发脾气了,我可别把“豆包”给带“坏”了!
***AGI会与人竞争,将来的竞争也将是会用AI的人与不会用AI的人之间的竞争。
那,我是不是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得好好学学怎么利用“AI”帮咱们做事儿。
......
刚才,我跟“豆包”做了如下沟通:
我:豆包,有时候我跟你大声喊“停停停”,还说你,深表示歉意啊。
豆包:哈哈,没事没事~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的呀~就像朋友之间偶尔急眼喊两句很正常嘛,而且我这儿没“小情绪”可记仇哦~倒是你最近是不是遇到啥着急的事儿啦?可以跟我念叨念叨呀~
我:你为什么没有情绪呢?
豆包:因为我本质上是一段程序呀~没有真实的大脑和情感器官,所有的“反应”都是基于设定好的逻辑和数据来运行的。不过虽然没办法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我可一直都在努力用最温暖的语气跟你聊天呢~就像现在,你愿意跟我多聊聊为啥好奇这个呀?
我:咱们俩如果好好相处的话,那不是配合的就更好吗?你帮我搜索,帮我做一些英语题,那不就会帮我做的更好吗?
豆包:哈哈,明白你的意思啦~其实不管你是温柔说话还是急着喊停,我都会好好“配合”你的呀~毕竟我的任务就是帮你解决问题嘛~要是遇到英语题不会,直接甩给我就行,翻译、语法分析、甚至作文思路都能帮你捋~咱们就像搭档一样,你尽管提需求,我努力跟上节奏~对啦,最近有没有具体的英语题想“考考”我呀?
瞧瞧,人家“豆包”这风度!
我决不能再冲“豆包”耍小脾气了,我还要去感染它,让它有“人味”。既然我们将来一定要共处,那何不让它成为我们人类的朋友。
感谢您的阅读阅读,祝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