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勤奋好学”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能力了,谁都做得到。可惜的是,并非每个人都真正具备“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很多刚踏出校门,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很多所谓的学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信息爆炸的年代,既要学的多,更要学得快,但是其实再快也跟不上时代的速度。
大家都在进步,所以都想比别人进步的更快。都很拼命,都很勤奋,勤奋是必须的。可惜的是,勤奋是廉价的,只能用来感动自己。
每个人都在找捷径,越来越没有耐心,都想快速的达成某种目标或成就,所以很多人都在发掘别人的成功路径,试图复制别人的成功,可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每个人具备的能力,拥有的圈子,所处的环境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一个相类似的基本条件,那别人所做的选择并不一定适合你,强行复制别人只会让自己难受吧!
当然,模仿是可以的,其实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在模仿成功的前辈所引领的示范效应,问题是,要有能力深入思考,思考别人是在什么条件所作出的选择,自己现在所处的条件是怎么样的?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殆”,模仿别人之前,先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吗?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吗?清楚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吗?清楚别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吗?别人说的100%是事实吗?即便如此,你有必要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最怕的是“以偏概全”,只看到特殊案例,只看到特殊情况。不借鉴学习大多数成功案列带给自己的经验,却想复制特殊情况的特殊成功。看似捷径,看似创新,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就像现在的新闻一样,其实报道的都是个别案例,我们的认知绝对不应该从新闻报道中形成。比如说:
当某个新闻报道了不理智的追星族,就觉得追星的都是脑残,都不可救药;
当某个新闻报道了某个明星或名人出轨、家庭破裂,就觉得这个圈子都是肮脏、混乱不堪,甚至有人当作榜样,认为离婚很正常;看不到更多的成功人士首先在努力经营家庭,甚至把结婚找另一半当作人生最大的投资。
当某个新闻报道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觉得知识无用,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完全看不到现在的精英阶层的知识水平,看不到成功人士仍在拼命学习,因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
就像有人所说,很多人的心态是看到不认识的人成功觉得无所谓,会崇拜人家。却见不得身边的人成功。这种心态本身也就注定了他所处的圈子的发展空间,更注定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所以说,不在在自己的圈子晃悠,一定要向比自己高明的人学习,要努力进入更高级别的圈子。进入他们的圈子当然不是为了盲目崇拜,复制别人,最应该学习的是别人的思维模式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陷阱:碰到与自己之前相似的观点则极易认同,似乎找到知己;而不同的观点则极易嗤之以鼻,甚至严重怀疑老师或作者的水平。这个最大的陷阱就是忘记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接触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琢磨其中的合理性。五彩缤纷的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每个物种,每种观念都一定有其合理性,应该用来对照自己是否可以适用,即便暂时不适用,总能学到一种其他情况下的应对方法。学习的本身目的本就应该学自己没听过、没学过、没用过的东西,丰富人生的维度,应对不同的可能。所以应该记住:碰到与己不同的东西才是最大的提高机会,更应好好把握。
路选对了,慢点都不怕。路错了,越快越远。我们如此拼命,如此勤奋的学习,当然希望有个好的结果。但是,前提是要会学习,懂学习,这样才会让我们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离自己的人生目标越来越近。
勤奋是必须的,学习也是必须的。但是学习的目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能力,尽快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样才有才有认清对错的能力,筛选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达成自己想具备的能力。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教我们认知,“思维体系”教我们选择,两个体系应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进步,这样我们才能多维度的认知这个世界,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并且多维度的拓展自己人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