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或者一听到“麦芽糖”三个字,我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走街串巷,用手里的一块铁片,时不时敲响用麻绳穿着悬挂在担子前头的烂锄头,两块铁碰撞发出清脆悠长而又单调的“铛铛”“铛铛铛”“铛铛”的声音。
声音虽然单调,但在孩子们耳里,这声音最为香甜,最具诱惑。
即使他们正玩得起劲,也会马上停下来。
有的马上跑回家去,翻箱倒柜,寻找可以回收的物品。有的放开喉咙大声呼喊:“你等等我,我要和你换!”
货郎笑眯眯地卸下了担子,大声回应:“好嘞,你快点哈——”
果真不负货郎“快点”的叮嘱,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来到货郎前面,有的拿着一只烂塑料拖鞋,有的拿着烂塑料凉鞋,有的拿着一个捏得极扁的空牙膏盒,有的拿着一个畚箕,里面装着鸭子的毛……
货郎都要。
也有不要的东西,比如破烂的衣服,泡沫拖鞋或凉鞋,塑料牙膏盒......
听到货郎说“好好,你的可以换”的孩子们欢天喜地,把从家里收罗来的物品郑重地交到货郎手上后,身子越来越靠近货郎的挑子,看着他把自己的东西放进担子的一头,深深吸着鼻子,想把弥漫在空气中淡淡的麦芽香味全部吸进肺腑。
他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货郎把挑子一头的那块布揭开,一大块浅黄的麦芽糖露出了一角,麦芽的清香瞬间溢了出来,浓郁了。
听到货郎说“你的不要”的孩子马上跳起来,转身往回跑时大叫:“你再等等,等到我来才能走。”
他又回家去翻箱倒柜了。
有一次,堂兄把家里还有半管长的牙膏给挤出来后,终于换来了一节指头般大小的足以让他美美品味香甜的麦芽糖,也换来了当天晚上的一顿让他扯开喉咙惨叫的暴打。
传统的麦芽糖由小麦和糯米制成,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排毒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脾胃功能比较弱的孩子特别值得拥有。
今天上午,市场外面,一个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满头白发的老人家用两块铁片敲响的“铛铛”“铛铛”声吸引了我。
我的眼光一看向那担子,老人家就发现了:“来,麦芽糖。”
“是真的吗?”我问。
“是真的,四川进的货,今天才到的。”老人说。
看到我有点犹豫,老人补充道:“我这个是真的。有的是玉米做的,有的是谷做的。我这个是麦芽。”
老人家那么热情,我虽然不能判断它的真假,但我还是决定买一点:“怎么卖的?”
“4块钱一两。”
“给我10块钱,我试试。”
“要20块吧。刚才那个人都买了一斤。”
我没看见刚才有人买。
我不置可否。
“就20吧。”他说。
“好吧。”我答应了。
他揭开了盖在麦芽糖上面的透明塑料纸,上面敷着厚厚一层面粉的整一大块麦芽糖清晰地显现在我面前。
“铛!”“铛铛!”“铛!”他小心翼翼又使劲地用一个小小的凿子似的铁片敲下了那块糖的边沿部分,糖块有大有小,他拿出了一个小胶袋,横着使用刚才的凿子,把糖给铲进了袋子。
“称好一点哈。”我说。
他使用的是杆秤,对这种秤,我有一种莫名的不信任。
“放心。”他说。
糖,到了我手上,但是,我没有了童年时的喜悦,也没有了马上品尝的冲动。
糖,似乎也没有了童年时那股勾人味蕾的清冽香味。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传统食品的味道却依然根深蒂固存在脑中,偶遇才能得到后,却感觉已没有了记忆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