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蚬子清明螺”,这是江南水乡的民谚。意思是说:蚬子和螺蛳一样,都是油菜花开时,清明时节,才是最适时最好的味道。
我们广东水乡也一样。只不过,我们清明只爱河蚬,螺蛳却要放到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时。我们的清明标配是“黄鱼蚬子清明虾”。
然而,早春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段时节天气回暖,如临初夏,在春节的时候,竟也提前尝到了河虾和河蚬。
河虾的个头不大,要上一斤,就满满的一碟。因为小,《随园食单》:“以虾捶烂,团而煎之,即为虾饼。”虾肉以盐水浸半小时,冲净沥干,拍扁,剁细,加调味料搅至起胶,加猪膘及麻油拌匀,做成圆饼,锅中放油,炸至两面金黄,出锅。
虾饼外酥里嫩,香鲜可口。虾饼制作看似简单,却易做难工,虾放多了,不易做成团,放少了又不够味。
不如用来油爆的,简单快捷,口感酥脆,连壳带爪都可入口,吃得干干净净。
但是,我们多爱白灼,或用竹笼隔水蒸熟。一家子围着剥食,蘸辣椒酱油或蒜蓉,边食边畅谈。那种鲜味,虽不浓郁,但会回甜留齿,久久不散。
蚬子大约都有蚕豆大吧,略呈三角形,象个饱涨的小荷包。壳面有一道一道的弧形花纹,好象一层在层的梯田,我总觉是蚬子象树一样用来记录年龄的年轮。有黑色的,有黄褐色的。黑色的是有长在泥里黑黑壳的泥蚬,黄黄的,油亮亮的就是长在黄沙里的黄沙蚬。
无论是哪种蚬子,它们都喜欢成群结队,聚众而居的,所以基本被捉都是一锅端了。而黄沙蚬的肉最鲜嫩,品质最好的。
捞回来的蚬子有沙,总要放在水盆里,搁进一把铁菜刀,放清水养上一晚,中途还要换几次水,这样沙就会吐尽,这是老人家留传的做法。
剥了壳的蚬子肉可以蒸蛋,可以做粥配上炒香的大头菜吃,也可以炒韭菜,炒你想配的任何青菜,结果都会是香嫩,鲜美。蚬子做汤,鲜美异常。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蚬肉炒大头菜了,弄好之后,蚬肉就会缩小了很多,象黄豆般大小,吃起来感到咸咸的,韧韧的,还有点糯糯的,又咸又香,好下饭,这是乡间最好的最家常的菜了。
但是,最好吃的做法却是连壳清蒸。沥干水的蚬子,仅加上油盐,再加大量的葱、蒜以除腥气,放锅上蒸,蒸气使得一只只蚬都张开了嘴,露出雪白肥嫩的蚬肉,让粒粒蚬肉都吸足调料的味道。
这时,筷子夹一个,先舔干壳上的汁水,再放嘴里轻轻一吸,肉就鲜鲜的、圆滚滚的落在舌头上了,只剩空空的壳子。这样吃,连汁水都不会落空的,就着汁水就可以吃下一碗白米饭。
要是想香一点的就炒蚬子吧,不用放水,蚬子本身就会自动出水,加上佐料,也是美味。
有时觉得,吃蚬子的时候有点像我们的人生。做着每一件事情时,开始做的时候,我们都会充满希望,希望一筷子下去,都会是圆满,尽管也许会落空,但我们却不会因此放下筷子。人生便在不断挑挑拣拣中,选择,或快乐,或失望,然后又被重新拾起,不断循环。日子便流水一般过去。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9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