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是关于冥想的智慧的分享。
分享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2500年前,在印度有一个迦毗罗卫国,住着麦饭王和他的儿子悉达多太子,宫中的生活奢侈豪华,悉达多终将会继承父亲的王位,太子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宫中。
有一次,太子外出游玩,享尽美景的同时,他看到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他目睹了人被病痛折磨的脆弱。
第二次,他又外出游玩,看到一个牙齿脱落,老态龙钟的妇人,感受到老的变化。
第三次看到一个死亡的人,死者的家属哭哭啼啼的,异常悲痛。
看到这些,每次他的心情都会很难过,感到沮丧,他开始思索,也许贫穷、饥饿,无家可归、苦难都有有办法解决,但是面对年老或死亡,却是束手无策。
所以他离开王宫。放下的继承的王位,放下疼爱的妻儿,放下名贵的华服,去寻求生命的真理。
在一棵菩提树下,在经过6年苦难。经过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悟到:每一个人都拥有终极的幸福和快乐,但因为我们的心迷惑,障碍领悟生命智慧的真理。“无常 无我 苦 涅槃”,它的意思是:宇宙间一切都是变化着的,本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存在,世间很多看似是乐的事其实都是一个变苦和行苦的过程,如果你愿意去探索了解,你终将能证悟宇宙生命的奥秘和真理。通过了悟,悉达多找到了解除死亡和痛苦的方法,他接受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病痛、死亡和衰老只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
悉达多从恒常的幻象中觉醒,因此我们称他为佛陀,佛陀就是觉者,觉悟者的意思。在他获得智慧成佛后,教授他的弟子们禅坐的方法,以此来修行自己。
今天,我们一起来体验“变化是不变的真理”。
现在你可以思维下:当你看自己四岁、十岁,或者二十岁时候的照片,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个十岁的自己哪里去了?那个五岁的自己哪里去了?那个二十岁的自己哪里去了?
那个十岁的自己,是你吗?如果是?那现在的你应该是10岁的模样?那为何是现在的样子呢?那个十岁的存在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存在呢?在我们经历的时候,或许感觉这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当时间跨过这一刻,前一瞬间也就已经消亡不见了。
当你执著一段感情,你曾经拥有的心爱的物品,你每天在意的年轻的容颜,有一天你发现你再也找不到那份深爱的感觉了,你活在懊恼和追忆过去的感受里,你想牢牢地抓住美丽,却抵挡不住岁月的痕迹……
用变化是不变的真理来思维,我们可以思维到这就是生命的无常变化,事物的变化规律。这些只是事物发生的自然规律,所有的事物都具有无常变化着的规律!
就冥想而言,你的腿会麻木,会痛,而明白无常变化的智慧,了知到麻木的感觉在变化,它变化为疼痛,以及最后麻木和疼痛的感觉也会消失,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你保持了清楚的了知,在知道的同时,并能保持平等心,这就是在修习平常心的智慧。当我们能对疼痛保持平等心时,我们的智慧会得以开发。
回到生活中,一天的工作让我们的身体很疲惫,但因为冥想练习中体验到的经验,以平等心对待,你清楚的知道,只要我稍作休息,这些感受都会消失,它们是在无常变化的,因此我们的心会趋向于平静,而不会被疲惫感带走,不会因此而烦躁或低落。
在冥想时,不仅仅是身体的疼痛,当我们尝试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时,心中的烦恼会升起,过去的积存的诸多烦恼都会升起,或愤怒、或哀伤、或低落、或焦躁,它们会转换成一个个念头,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而冥想的方法要求你,不断将你的注意力拉回来,拉回到当下的呼吸上,回到身体的感受上,慢慢的,你会发现情绪会消失,你的心得到了净化,当你以平静的心面对情绪中的自己时,你会发现情绪中的自己是多么搞笑,多么的幼稚,不理智。在无常变化的情绪面前你训练出了一颗平和平静的心,你有了的智慧,你清楚了这些念头,这些感受都是在无常变化的,而当我的心恢复了平静,你拥有了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而这些智慧的明白,你必须去亲身去体验,回到你的内在去体验!如果只是停留在脑子里惯性的思维模式中,你是没有办法真正了解的。
所以说,冥想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持续的练习,从方法回到方法,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最终你会成为一个对自己人生有办法的智慧的你,你混乱迷惑的心,如浑浊的水,在冥想的练习中,心渐渐沉静,清澈,慢慢照见生命的智慧。
冥想,看似只是坐着,但一切的发生已经从内在开始了。
愿你借冥想的练习,找寻并照见你生命的智慧,成为生命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