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懂事,只知道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听爸爸的话,好好读书。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爸妈从小到大的教育就是那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好像任何事情没有选择也没有对错,父母总是对的,因为他们吃的盐多。对于我们这代90后而言,很多人都受尽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不管好的坏的,我认为家庭教育难辞其咎。在一边还着父母愿望的同时,还要被众人说是拉垮了一个时代。
很多父母甚至都不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看着别人怎么做,跟着做准没错。从小到大都有别人家的孩子伴我左右。这个孩子可能才是我们最好的人生导师吧。在我中学那个年代,男孩子学唱歌跳舞就是不务正业,那些都是女孩子的专业。男孩子英语不好都可以理解,女孩子数学不好就是不好好学习。男孩子学习不好就可以说长大会有出息,女孩子学习不好大家会认为她早恋。文科班人数永远比理科班少,因为学文科的一般都是学习不好才去的……
我也不知道那些为人父母的60-80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偏见在我们这群少年身上,大家只关注那些学习很很好的人,中间部分的学生往往不被重视,垫底几名的人更少不堪入目。其实我很想说,也有男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也有真正想成为一代文豪的人,但是没有人会信。
我的高中便是如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说出来可能你们也不信,从小到大文科的优势让我有了上北大的梦想,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毕竟也没能上成。我觉得万千事物和人一样,喜欢都是靠吸引力。从小到大我的文科可以说一直是名列前茅。那是我年少时的光,是我童年的乐观与自信。我想这就是我和文科之间的吸引力,也可以说是文科救赎了我。
可惜的是,我依然是个普通人,普通学生。偏科严重的我在父母眼中依然就是不好好学习。他们从来看不到我的历史政治可以考满分,他们只会觉得我的数学怎么又没及格。我拿着全班最高的文科成绩想在高二分科时选择文科的时候,他们还是帮我报了理科,因为他们觉得我去文科就是因为不好好学习。
罢了,年少的梦啊,没那么幸运的。后来报考志愿的时候我根本不在意,父母会选择他们认为好就业的专业给你,因为他们吃的盐多。我无所谓,反正我喜欢的专业,全部都在文科生那本书上。
可惜我是理科生。
月亮与六便士,我想都没那么重要了。
在喜欢的事物再也无法陪伴你时,你应该尝试救赎自己。我根本不喜欢理科,我也不喜欢父母所谓的好专业,我也不喜欢现在好专业给我带来的工作,但我是成年人,每天我都会想,我得生活。
我努力融入生活,努力自信,开朗,和周围的人相处,与自己和好。我看上去那么普通,却那么乐观。可能打击到你的事物并不是一些生离死别,而是少年的那些悄然无声。
没有人知道,我的乐观里,藏着多少自卑。
我们无法改变原生家庭,也无法去吃父母吃过的那些盐。现在的90后越来越多不想结婚,不想养小孩。更多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也给下一辈人带来一些所谓的原生家庭伤害。毕竟我们没有多少信心,因为我们大都自卑。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喜好,也希望年少的我们,能鼓起勇气和自己的父母谈五分钟。五分钟就好,避免伤害。
父母没有错,我们也没有错,没有人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