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哪种花鼎鼎大名,罂粟一定榜上有名,且名列榜首,相信大家也一定明白个中缘由,因为一直以来它与鸦片中间是用等号来联结的,是一种有名的毒源植物。
有谁没听说过鸦片呢?虎门一炬,成为英国堂而皇之的炮轰中国国门的借口,而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正是以罂粟为原料提取制成的鸦片。它带来的昏昏欲睡的幻境、愉悦与快感,麻醉过多少中华儿女的肉身与灵魂,欲仙欲死,欲罢不能,又有多少人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烟雾缭绕一刻的沉迷与销魂。
这一切,都与罂粟有关,它似乎成了罪魁祸首。
罂粟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有如此魔力?集邪恶与美丽于一身。
罂粟,俗称“大烟”,还有个更学术与毒品直接相关的名称——“毒品原植物”。毒品原植物指的是用来提炼、加工成鸦片、海洛因、吗啡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植物,除了罂粟之外,还有古柯、卡特树、大麻等。
原本,罂粟只是一种貌美的观赏花卉,它有着富于变化的色彩,即使相同的种子,每一年都可以种出不雷同的花来,清代李渔痴迷罂粟,把它同牡丹、芍药一起列为春夏之交最值得观赏的三种名花。它会给你预期之外的惊喜,不会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这是种植罂粟花与其他花不同之处,也是它的迷人之处。
我国最早种植罂粟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候,它还是一种天真烂漫的花,自由自在地开在山野和庭院,前世今生,它也许从未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沦为罪恶之花,其实,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人类自己,与花何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罂粟有这样的记录:“其实如罂子,其米如粟”,“罂子"是指小口的瓫罐,罂粟的的果实的形状就是一个这样的罐子,这个比喻太过贴切,最生动的是罐子里面还盛着米,打开罐口,种子便如开仓放粮般倾泄而出,比起粟米,罂粟的种子更小,因此又名“莺粟”,古人很有趣,为了形容某种植物之小,常常在这些植物前面加上体型较小的动物,如莺、雀、鼠等,类似植物名称还有“莺桃”。
罂粟还有一个更形象更生动的别名,叫“米囊花”,“囊”,就是袋子,也就是米袋子、米口袋,罂粟的果实顶端细小,如扎紧的米袋口,这些名字,很是有趣。
粟,字中有米,一看便知可食用。
由此猜想罂粟的种子是不是也可以食用?答案是肯定的,罂粟还有“象谷”和“御米”的别名,因为产量不高,罂粟的种子不能成为主流食品,罂粟原产南欧,在那里,罂粟至今仍是常见食材,烘焙食品或酱料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很多地区,罂粟作为农作物种植。
罂粟的花瓣和种子都没有毒,真正有毒的是种子流出来的类似牛奶一样的乳汁,这是它们在进化过程 中为了抵抗动物摄食演化而来的技能,这种乳汁经过粗加工,就是臭名昭著的鸦片,吸食后会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迷幻感,并成瘾。再进一步加工,就制成了毒性更大的海洛因。
那么,人类是如何开始食用罂粟并染上毒瘾欲罢不能的呢?
据说是在数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有人无意中切开了罂粟的果实,把白色的乳汁与水混合喝了下去,昏昏欲睡的舒适与平静让他着迷,身上原本的疼痛也随之消失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愈演愈烈,原本纯真的罂粟与那些面目全非的吸食者,一起坠入深渊,成为恶魔。
凡事皆有度,罂粟本来可以被很好地利用,缓解疼痛、疗愈疾病,比如吗啡作为镇静剂、止痛剂,拯救了很多被重病折磨的人,它本可以是一剂良药,但一些人利令智昏,导致滥用带来成瘾与死亡,使良药变成了毒药。直到今天,美国仍有约两百万人被鸦片或海洛因困扰,死于吸食或注射过量的人数甚至多于车祸,毒品猛于虎,让人唏嘘。
导致鸦片泛滥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鸦片作用机制的不了解,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鸦片的毒害之深、之甚,开始对罂粟种植和鸦片贸易有了严格控制。
罂粟花听起来很传奇,很多人都想一睹芳容,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但众所周知,罂粟在中国是违禁植物,不允许种植,有法律明文规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种植罂粟都是违法的,轻则教育,重则牢狱之灾,别以为是耸人听闻,因为无知种罂粟而触犯法律的大有人在。你以为你只是种着玩儿,你以为你一句“不知道”“不认识”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别天真,也别随便种着玩儿,玩儿的是火,是自己。
在我国,在公安机关许可的前提下,一些科研机构、植物园可以合法种植罂粟,比如北京植物园,每年春天都会和公安部门联合举办“活体罂粟禁毒展览”,面向公众开放。在那里,你也可以看到与罂粟同属的其他植物,如虞美人,还有其他毒品原植物。这里有巡逻的保安,罂粟被严格监控与看护,但允许近距离观赏和拍照。
最后,不要冤枉了虞美人,它和罂粟只是长得特别像,有很多人看到别人家种了虞美人就找警察打妖妖零举报,结果警察一出警,冤假错案一桩。
附上关于禁种罂粟的相关法律法规:
今天有点儿晚了,后面花历应该会有虞美人出现,我猜。到时候我们再细说两种撞脸的花的分别。
Flower
花 | 名 | 册
文字:云朵
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
-se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