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一章:便签法!
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快速掌握书中的精华,去解决看了书但是看不懂的问题!
昨天有小伙伴点评到好像书中的内容都是断开的,一开始我是觉得我是用这个来整理书籍内容,但我发现其实小伙伴说得很对,我在印象笔记整理是一方面,但是整理之后再加工输出应该是另一方面,择其重点!谢谢点评哈!
便签法,顾名思义即是使用便签,有三个步骤:
1.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
2.A1:针对此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经历或接触过类似的事情
3.A2:应用的目标和行动;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对于书中的重点信息就要联想自己的经历体验并去应用和做一些改变
我们来一一去自我联想一下:
I便签:看到一个信息和知识要学会去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换成更简单能理解的方式!
就像之前丫丫开了一个公众号叫人话区块链,就是通过自己的简单通俗的话把很复杂的区块链的知识讲解出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和自己联系的过程!
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附会新知!
看到一些知识就觉得和自己以前学过的一样,没什么特别,于是就不过多关注,放掉了!其实就次会放掉很多机会!
踏实认真比总是耍小聪明要珍贵得多,自己很容易就耍小聪明,就知道自己要节约时间,结果其实错过了很多东西,比如每次听分享的时候就觉得挨着听好浪费时间啊,还不如直接听合集,这样很好啊,但其实之后听一点也不认真,为了省点时间,其实浪费更多,而且收获还更少,还不如花点时间跟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呢)
人们对细微区别的敏锐度体现了学习能力的强弱;
学习能力越强的人,越能辨析多个维度上的区别;
内化和应用知识的一个表现就是界定新知和旧知的理性反应。
面对一个知识或者内容的时候,尽管大致相似,但自己也能找出其中的差别,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厉害的人厉害之所在!而不是看似相同,就放弃掉!
之前自己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听分享的时候,很少有几个人的分享对我有很多触动,每次感觉都好像啊,就很容易放掉,其实这个过程错过蛮多的!重要的是看到其中的区别,每学习一个东西都要学到里面的重要知识点,不是全部学习,而是学到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点就好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只是当然也是有很多差别的!
A1便签: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时,一定要具体而明确!
凡是没有具体时间、事件的,都算泛泛而谈!
而具体的经验、事例可以帮助你对这个理论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日常中,比如一些大师在回答问题时,都会是:先讲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在最后总结结论,而这个结论在故事中已经被听众所接收!
故事会让人沉入其中且没有防备心,而且只会跟着情节走,不会想太多,也不会有太多的包袱和负担,反而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比强行的灌输要有用得多!
A2便签:应用知识行动方案要足够量化!
行动是具体而明确、且可执行,不是满腔热血和决心。
感慨发多了,会把自己活成“智者”
惯于表决心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擅长发感慨的人往往把感动当行动!
很多时候,看完一个励志的书就很容易给自己下很多决定,并且有很强的决心,从下决心那一刻开始,就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完成任务了,可实际并不是啊!越是不断强调决心和励志、打鸡血的人,真的不如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不要总是下决定表决心,而是给自己一个目标+行动方案,先做到,做到之后才会有更多做到其他的可能性!
实现目标是对行动的最佳奖赏,为什么你一直在行动,但是自己的自信心还是没办法增加?因为每次都没有实现目标,只是有行动,所以最后都会夭折,自己也没有成就感!
凡是做事,必须要有目标,再行动,行动就要实现目标为止!
有一个可以检查行动可控性的方法:冰箱检测法:想象将A2标签贴在冰箱上,一个月之后,能把它撕下来吗?不能就说明这个计划和目标是不可行的!
好工具和提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去熟悉和练习(每一个技能都需要一段时间,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着急了,结果反而根本没有进入!就像瑜伽练习说的,我总是关注一些细枝末节,而实际我们需要先进入体式,再关注细节)
对自己宽容一点,新习惯都有波动期,不是剔除坏习惯,而是养成一个好习惯去替代它!
就比如爱吃零食,每次就告诉自己一点也不能吃,但其实太过严苛身体就会反应,还不如养成一个看书的习惯去替代看视频吃零食的习惯,这样会慢慢改变的!
总结一下:便签法最值得关注的就是
学会发现相同知识的不同点,这是人与人学习的区别所在;
凡是做事,一定要有目标再行动(谋定而后动),并行动直到目标实现,给自己奖赏,这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