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论语第十三则

2023年9月5日

[爱心]行而乐论语共读第十三则总结分享

[爱心]共读人 笑笑

[爱心]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释义】

孔子的弟子有若说:“信守的诺言符合道义准则,这样的诺言就会得以实现;恭敬的心符合礼仪准则,就可以避免遭受耻辱;所依靠的都是亲近的人,这样的人就有了依靠。”

【解读】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重要原则之一,为了正义的事业、正当的要求去信守诺言是应该的,但是对于错误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是不能去信守承诺的。生活中,对于合理的要求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兑现自己的诺言,而对于做不到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加以拒绝。

靳大成老师说,在孔子的时代,礼的概念不是一般的礼仪和礼貌,礼的重点是处理等级和差别。今天,可能人人生而平等深入人心,但在孔子和他之前的周天子时代,礼的建立是为了强化长幼尊卑,是为了规范和说明等级之间的差异。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千差万别,对不同的人需要不同对待,就好像你对尊敬的长辈、老师和你对晚辈、学生说话时口气肯定不同一样。

樊登老师说,“信近于义”的意思是一个人讲信用是好的,但必须符合大义。信、恭、因这三者都是普通人的行为。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会觉得,要讲信用,要恭敬,要分远近,这都是普通人的状态和境界。一个人讲信用很重要,但不能傻傻地讲信用,符合大义,才能去实现你的承诺。一个人不要乱讲信用,不要无原则地守承诺。

恭敬要有尺度,要以礼法为底线。“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给了我们一把尺子,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尺度,告诉我们学习礼法的重要性。在人际关系中,你总觉得要为对方好,要讲信用,要毕恭毕敬,如果没有礼和义的约束,反而会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背负耻辱。

有子说的是,有很多事情,哪怕是你认为好的事情,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要能够掌握尺度,而尺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今天这一则,我的理解是: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不管是跟同事朋友,还是与亲朋相处,都要适可而止。在此之前,我经常做一些没把握好尺度的事,以后要注意谨言慎行,把握好尺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