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朗读者》有感。
周末了,起得比较晚。打开微信看一看,班级微信群是否有什么更新啦!是的,真有。闫老师又把《朗读者》的第四集,发来了链接。好东西就要分享,好的文章、就要需要阅读欣赏,这已成了教学习惯的一部分。
那就看看吧!打开链接,缓冲一下视频源。广告之后,一个优雅、智慧、美丽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一一董卿!中央电视台王牌主持人之一。随着视频窗口的展开,电视画面上出现了很多的朗读的形象:有师生的齐声朗读,有个人的抒情性朗读;有的在校园朗读亭,有人在公共场所的朗读亭。这些朗读亭,应该是在春节时的话吧的基础上创意建造的吧。春节时,远方的亲人,不能够及时回家就在话吧里抒发一下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祝愿。现在看到,朗读者在朗诵亭里朗读的情景,不由得有所感触!朗读亭,一个新的抒发、宣泄感情的地方!看到其中一个老者朗读着,正深情的回忆着她过去的逝去孩子,那情那景,又触动了心的某种感觉,好感动;还有校园里的大学生朗读的情景,等等!这些朗读者,都在触动人的某种是真善美的情绪!《朗读者》这个节目,真的值得好好的看一看,体会体会。
朗读,在校园里来说,是一项语文的基本的训练能力。特别是语文课,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在天刚朦朦亮的时候朗读,在风和日丽其乐融融的课堂上朗读,在夕阳沉沉欲坠的时候朗读。课堂上,读一篇散文,读一篇自己的写作,读一首抒情的诗,都是那么快乐,那么动情。想一想上周作文课上,为了使同学们对作文更加感兴趣,就挑选了几篇作文比较出色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来读,他们自己读文的那种激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张傲然的朗读,节奏分明,语音浑厚朴实;王梦雨的朗读,情绪激动,充满力量;韦星辰的朗读,流畅、清逸,带有哲思……
读完之后,看着他们那激动的、富有成就感笑脸,还有听读者的那种跃跃欲试的情景,他们正在急切想更好地写好下一篇作文呢!现在,语文教学,不能再带有过多的功利色彩,而应该点燃、唤醒,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因为在这兴趣里,包含着能力的培养,情绪的激发和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