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细读《红楼梦》,有些许浅薄感悟,记录以为日后反思之凭。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人性的悲悯。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的确是不错的。
在第十八回中,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场面之壮观繁华,无可比拟。正如作者所言,“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然而这样表面的鼎盛,却因其奢华糜费,耗资巨大,成为贾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第二十七回中,埋香塚飞燕泣残红,在原本落英缤纷、莺歌燕舞的春日,黛玉居然吟出如此伤感的《葬花吟》。这首《葬花吟》不仅写出了黛玉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伤感,也预示了黛玉红颜陨落的命运,“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第四十、四十一回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对诗、喝酒、戴花,给众奶奶夫人小姐丫鬟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在这些捉弄和嘲笑面前,刘姥姥顺水推舟,装疯卖傻,我们岂知道她的心中隐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当初因为生活难以维持,女婿经常发火,她才想办法来贾家寻求接济。
在第七十八回中,贾政与老学士们闲谈姽婳词,令宝玉吟诗作对。宝玉不负父亲期望,为林四娘所做之诗引得满堂喝彩。然而这些只不过是他强忍悲痛毫不走心的应酬而已。此时与他相伴数年的丫鬟晴雯的死,才是让他最牵挂最悲恸的事情。他悄悄出来,于夜月下,用长文《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悲叹“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呜呼哀哉!
最切肤的悲凉就是第九十七回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于宝玉和宝钗的婚礼欢庆之时,黛玉悲痛欲绝,焚烧了宝玉题诗的旧帕,咳血气绝而亡。她最亲的外祖母,她的干妈薛姨妈,她的亲舅舅,她心中的好姐姐宝钗,都顾不得她了。
华林中,从来不缺乏悲凉之雾。
热闹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忙碌的人们,难掩节日的喜悦。然而生在这个人世间,总会有不如意,总会有向隅而泣的人们,他们在繁华之中品味心酸,于闹市之间尝尽苦辣。
曹雪芹之所以能够看到并写出这些,皆是源于其慈悲之心和其对人性的理解。
丫鬟们于他而言并非奴仆,而是朋友和亲人;蒋玉涵和柳湘莲等人对他而言并非戏子,而是兄弟和知己……对于所遇到的所有人,他只有欣赏、理解、同情、悲悯,他从人性平等的角度去看待他人,毫无阶级和地位的观念。——这,就是曹雪芹。
《红楼梦》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在第二回中,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说出了宝玉的观点: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冷子兴说宝玉必是色鬼无疑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男权占主导地位,女性地位低下。然而社会的主导者们是什么样的呢?贾赦的好色,花天酒地,年近六十,还要逼迫鸳鸯与其成亲,他把女儿迎春嫁给中山狼孙绍祖抵债,致其死亡、贾珍变相逼死儿媳秦可卿,并与儿子堂弟一起欺负尤氏二姐妹、贾政的封建家长作风、贾雨村的世故、贾蔷、贾琏、贾蓉的鸡鸣狗盗之事,都是曹雪芹所不赞成的。
唯有这些女子,思想和习气少有污染,身上仍然保留着真善美的品质。所以他们在曹雪芹的笔下可歌可泣。
黛玉、湘云是同一类人,她们都直爽,率真,爱憎分明,具有真性情。
宝钗和袭人是同一类人,她们都细心、思维周密,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司棋、晴雯、金钏和尤二姐具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死于封建礼教的屠刀下。
司棋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在情窦初开的年龄谈了个恋爱,就被舆论逼得撞墙而死;晴雯只是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说成下流不正经,含冤而死;金钏只是因为被宝玉调笑两句就被赶出贾府,最后跳井而死;尤二姐则是因为贾家对其名声破坏后,遭到退亲,殉情而死。
还有一些柔弱的女子,她们贤良柔弱,却死于非命。
秦可卿因其公公贾珍而命丧天香楼,香菱因薛蟠的喜新厌旧和莽撞糊涂而郁郁而死,尤大姐因王熙凤的善妒和贾琏的朝三暮四而心灰意冷,吞金而死,迎春因其父亲贾赦欠孙绍祖五千两银子嫁于孙家,而被虐待致死。
另外还有一些女子,她们不向封建礼教屈服,不向命运屈服,以顽强的生命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比如小红,原名林红玉。她从下等的丫头,不断等待并创造机会,让自己变成了王熙凤的得力助手,摆脱了人人都可以打骂的处境。比如探春,她自尊自强自立,活出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和意义。
虽然,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在封建礼教面前,如同草芥,但他们也在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与封建礼教对抗着。更准确地说,是曹雪芹与封建社会的对抗。
《红楼梦》是曹雪芹沧桑一生的真实写照。
曹公一生饱读诗书,却无心功名。在开篇就有暗示,自喻为青埂峰下的顽石,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随空空道人和癞头和尚去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到最后繁华落尽,独对昏黄的油灯,和着一把辛酸泪,写下这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的童年和贾宝玉相似,无忧无虑,常常与丫鬟小姐们吟诗作赋,耳鬓厮磨。表妹李香玉便是其中之一,二人青梅竹马,暗生情愫。著名的《葬花吟》前半部分就是李香玉所作。
只是李家曾被抄家,李香玉是罪臣之女,曹家为了政治因素不同意二人的婚事,而是决定与屈家联姻。后曹家也被抄,李香玉曾沦为戏子和妓女,尝尽世间心酸百态。曹雪芹则与屈家小姐成亲。
曹雪芹移居北京,在表哥的帮助下,在香山卧佛寺谋得差事,后辞职,在香山脚下黄叶村过着贫穷困顿的诗酒人生。他披阅十载,增减五次,作得《红楼梦》。
十岁的儿子病死后,曹雪芹一蹶不振,不久后,在一个除夕之夜,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曲折的一生,时年四十八岁。
一般认为,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的原型,李香玉就是林黛玉的原型,屈小姐是薛宝钗的原型,曹雪芹的姐姐曹凤藻是贾元春的原型。
红楼梦原本只在曹雪芹的亲友间流传,且都是手抄本。但在当时已经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家争相传阅,就连乾隆皇帝也阅读过,并且下了需要删减的命令。之后的慈禧太后还曾令画师在皇宫里绘制金陵十二釵。可见红楼梦的影响之大。
用非凡才华,书写人生和社会百态,三百年来,这篇巨著经久不衰,无人能及,这就是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曹雪芹是用《红楼梦》在慰藉自己的内心。
黛玉在他的笔下一生短暂而纯洁,临死之前对紫娟说,她的身子是干净的,这对应了《葬花吟》的内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句话更像是曹雪芹对表妹说的,在我的红楼梦中,我让你干干净净地来,再干干净净地去,虽然让你早早香消玉殒于大观园,也远远好过你陷于泥淖之中,被污染。所以他塑造的黛玉形象就是纯粹的,纯洁的,这也是他心中不忍表妹被污染的愿望。
都说梦是愿望的满足,《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何尝不是愿望的满足呢?
《红楼梦》里宝玉的姐姐贾元春病死宫中。据说曹雪芹的姐姐曹凤藻,是得知曹家被抄,家人遭遇不幸后,吞金而亡。吞金而亡是用金子的重量把肠子坠断,肝肠寸断,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这对曹雪芹来说,也是心里不敢触碰的伤痛。所以,他只以病死来替代。只愿姐姐是因病而死,可能这样曹雪芹内心的痛苦能减轻一些吧。
另外,曹公以玄幻色彩贯穿作品始终,其中不乏宿命论,可能也源于他对现实的无奈,寻求内心的安慰。
对家族的命运无能为力,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所谓的兰桂齐芳,也是曹公家族复兴的愿望而已;对自己的婚姻无能为力,自己喜欢的表妹,不能结为夫妻,却任其流落在烟花巷;对自己命运无能为力,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一直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着;对亲人离去的无能为力,姐姐,儿子,和从小一起长大的丫鬟们相继离去。比如晴雯的死让他宁愿相信她是去天上做花神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减轻一些痛苦。
直到残年,回首这一生,墨水和着泪水,一同咽下。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一生的悲欢离合,这一世的世态炎凉,让他疯疯傻傻,让他心力憔悴,让他撒手人寰。
宝玉看破红尘,随那道人一起去了。这也只是曹公的愿望而已。如果真有放下,何来掩饰,如果真有放下,何来苦痛,何来一把辛酸泪。
有些事情,终其一生,也难放下。
所以他宁愿只是一块顽石,只是下凡历一场劫难。他宁愿这一生的繁华与苍凉,只是红楼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