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因为想买其他书,顺带把在购物车里躺了很久的这本书一并下了单。
今天,书全到了。四本专业书,准备慢慢咀嚼消化。这一本,不厚,看看呢!
没想到,仅序言就深深吸引了我。很多观点,我都有强烈的共鸣。一下子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到此刻,已读了小半本。而且在心里告诉自己,应该再读一遍,或者读几遍。
相信缘分,相信能量场,相信冥冥之中的安排。
下面摘录部分有共鸣的地方。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也许无法控制,但是我们永远可以掌握自己对外在人、事、物的回应方式。
我们看待、回应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命运。
一个人要成长、改变非常困难,很多人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仍然不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习惯,也就是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我们以何种态度来回应人、事、物,这是决定我们快乐、幸福、成功的关键点。
我的感受:特别佩服遇事不急不躁,平和冷静,理智果敢的人。他们也许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无数次仿徨、挣扎、痛苦之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回应外界的方式:内心的淡然和平和,能抵御一切魔障。
从小我们就没有被教导如何去取悦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相反,我们被教导,要学习优等生,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学习各种才艺,要胜过别人,才能有出息,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快乐。这是完全错误的方向。无怪乎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会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生活过得非常空洞、无趣,因为他们走错了方向。真正的快乐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过程就能够让我们雀跃,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可是抑郁焦虑的人愈来愈多,就是因为大家走错了方向——都在外面的世界竞争、比较、抓取,很少有人关注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当你接受小我受打击、不去壮大它,允许它被缩减的时候,你的整体生命的质量都会提高困难也容易解决。为什么?因为所有生命的困境,几乎都和小我求生存、要面子、求存在感有关。如果在一件事情或是一个层面上,你允许小我被打击、缩减,那么其他层面的问题你不需要去做什么,就会出现改变。
我的思考: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究竟要什么?
身边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是茫然的。
因为大家都在努力赚钱,所以我也要努力赚钱。因为很多人以拥有“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失败,我要更加努力挣钱。哪怕维持自己生存的钱早已足够。
因为大部分人羡慕和向往高高在上的地位,羡慕和向往熠熠闪光的身份,羡慕和向往一呼百应的权利,所以我们也在绝大部分人期望的道路上努力着。哪怕自己并不太清楚得到这些东西之后的真情感受。
我们被汹涌的人潮裹挟着不断前进,我们从来没有停下脚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到底要什么?或者说我们追寻这些东西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
我们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去角逐,去抓去,去争取,去挣扎,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只不过是想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其实无需如此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