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妈妈笑眯眯地拿了一堆手链配件回来,说是做成成品手链后可以拿到一些手工费,说完妈妈就把东西往桌上一放,然后戴上老花镜开始加工。
那是一些近些年流行的猫头鹰手链,需要把两个猫头鹰形状的金属接上头,穿上绳,再加上弹簧扣才能完成。两头连接处的孔很小,需要用到镊子。妈妈的眼睛不太好使,却还是乐在其中、游刃有余地做着。心疼之余,不免对妈妈的手工泛起了一些敬意。
妈妈的手工活儿不算特别好,但我的印象却是极深的。
家里有台缝纫机,小时候,妈妈常常用那台缝纫机给我们做衣服。有时是全新的衣服,有时是说大人的衣服改过来的,做出来虽然花样不多,却也是整整齐齐,有模有样。我那时候很乐意穿妈妈做的衣服,因为穿起来很合身,算得上是量身订做。
妈妈以前在制衣厂上过班,对画线、裁剪、锁边这些工序是轻车熟路。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旁边看,看多了心也有点痒痒,然后趁妈妈不在就去捣鼓那台缝纫机,随便拿几块布就去练手,结果常常跟不上缝纫机的节奏,针倒着扎,脚下的踏板也不听使唤,最后把线和针头都弄断了。以至于后来妈妈每次用缝纫机之前必得先检查一遍针线。
好在经过妈妈的悉心点拨和调教,我还是学会一些基本的缝纫技巧,补补衣服不成问题,但做衣服对我来说就有些太过“专业”了。
最让我和妹妹佩服的是妈妈的“改造”活儿,家里的窗帘,被子,枕套,许多都经过了妈妈的手,而且看不出来有改造的痕迹。
比如,家里冬天用的绒毛被套太重,不方便清洗,妈妈就把其中一面换成了薄的,方便清洗,冷的时候绒面朝里,盖着保暖,如稍微热些,翻过来盖薄的那面正合适;再如,家里的床由一米五换成了一米八,以前的旧被子眼看就用不上了,妈妈却灵机一动,量好尺寸,把被子一分为二,然后接在其他被子上,转眼就变成了一米八,套上被套,完全没有任何痕迹。
妈妈还很会循环利用,做衣服用剩的边角料,经过她的巧妙加工就可以变成许多实用的东西,我曾见过妈妈做的一个拼接枕套,将不同的面料和花色不规则地放在一起,甚是好看,跟市面上买来的也有得一比。
妈妈也会织毛衣,我小时候的毛衣,几乎都是妈妈织的。不过,我和妹妹对妈妈的“技术”并不是很满意,因为花样太少。小时候看到别人穿的毛衣有许多图案,就特别羡慕,回来总跟妈妈说,别人家的妈妈多会织,又是熊猫,又是花朵的,而我们的毛衣总是一个单色,太土了,不好看!妈妈听了,也总是笑笑,并不生气。
那个年代是流行手工的,受妈妈的影响,我学会了织围巾,手套和袜子,但是却始终没学会织毛衣。毛衣很难织,也太费时,织一件毛衣,快则一个月,慢的话得好几个月!由此想来,妈妈虽然不会很多花样,却也是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一针一线织出来的,因此也倍感珍惜。
回家那天,我把留在家里的毛巾拿出来用,却赫然发现毛巾的一角绣了我的名字!原来,由于我们很少回家,妈妈怕把我和妹妹的毛巾弄混淆了,所以特意绣上了我们的名字作为标记。
看着名字上那细致整齐的一针一线,顿时感觉一股暖意袭上心头,有一个会做手工的妈妈,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