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演讲的时候,是自顾自的说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你是否在演讲的时候,说了一大堆,听众却不知所云,提不起兴趣?
这两种都属于自嗨型的演讲,也就是自娱自乐型的演讲。
没有目标性,更没有关联性。
目标是方向,是灯塔,它是指引我们前行的航向标。
演讲也是如此,也需要清晰、坚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改变听众的心态,也可以是激发听众的某种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是具体的可行的可衡量的。比如如下的目标,哪些是具体的可行的呢?
1. 我希望大家早起阅读。
2. 我希望大家从明天开始,早上六点起床,阅读30分钟,坚持21天。
3. 我希望孩子从此远离毒品。
4. 我希望孩子从今天开始,不再吸食毒品。
经上1和3属于含糊型的目标,2和4属于具体的可行的目标,因为它告知了行动的时间,行动的可操作性。
有了目标,下一步是打准听众的需求点。要让演讲要在目标与与听众之间产生关联。
比如你希望你的员工努力工作,创造比上一年更佳的业绩,且不提高工资待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找听众的需求点。
1. 今年新开发的产品上市是千年难遇的机会。
2. 今年运用的是新的生产线,是新的生产设备。
3. 我将竭力为大家做好服务、造访客户、开拓市场。
加上感受。
“逻辑让人思考,情感促人行动。”
科学实验证明,人是由掌管故事、情绪、情感的右脑做出相应决策的。
所以如在演讲中加上适当的情感,可促进听众决策的达成。
情感有激昂的、兴奋的、低落的、紧迫的等等。
为了突出情感的表现力,最好是在稿件当中加入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反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比如想用激昂的曲调的话,可以前期做黑色的、压抑的情绪做铺垫。
说白了,就是演讲有三条线,一条目标线,一条需求线,一条情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