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生态环保教育,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小荷学堂”的课堂,8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携手当地镇环保部门,在大屯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宣讲活动。此次活动邀请镇里专业环保人员授课,通过知识讲解、趣味问答与互动实践,为乡村孩子们带去环保新认知,也让青春力量在基层闪光。
专业宣讲赋能,开启环保认知窗
活动中,镇环保部门专业人员结合东明乡村实际,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开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宣讲聚焦垃圾分类的核心标准,将垃圾划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分析等形式,详细讲解各类垃圾的识别方法与处理流程。

为贴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专业人员特意选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电池、农药瓶、玉米皮、塑料薄膜等物品作为示例,清晰阐释不同垃圾的危害与回收价值,支教团成员则在一旁辅助,引导孩子们观察、提问,搭建起专业知识与孩子认知间的桥梁,让垃圾分类知识不再晦涩难懂。

趣味问答互动,点亮参与热情心
活动现场的分类实践与趣味问答环节,让课堂氛围愈发热烈。孩子们手持写有各类垃圾名称的卡片,依次上台将卡片投入对应颜色的垃圾桶模型,从“废报纸”到“过期药品”,孩子们在动手实操中强化分类认知,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则是围绕日常垃圾分类要点展开,孩子们积极举手抢答,答对者会额外获得环保小奖品,现场掌声与欢笑声不断,在互动中,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被充分调动,垃圾分类知识也在轻松氛围中得到巩固。


作为青岛农业大学支教实践团与当地镇环保部门的一次深度联动,“小荷学堂”为活动提供了温馨的教学空间,支教团则注入青春活力与知识力量。活动结束后,支教团与孩子们共同发出“家庭环保倡议”,鼓励大家带动家人参与垃圾分类,助力东明乡村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从课堂宣讲到家庭联动,从知识传递到理念践行,此次垃圾分类宣讲,让东明“小荷学堂”的孩子们收获知识,也让青春身影成为乡村环保图景里的鲜亮色彩,更让“荷”家欢的美好愿景在绿色行动中逐步照进现实,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小荷学堂”平台,开展多元科普活动,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孩子成长,为建设美丽东明添砖加瓦,让环保理念如夏日繁花,在乡村校园肆意绽放。


通讯员:李艺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