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位都是当年誉满兵团的二师十七团宣传队的干将。贾凤岗,天津知青,性格温和、善良、早熟,平日里乐于助人,和蔼可亲,每逢开口,总先露出两颗小虎牙憨厚一笑。他是乐队吹笙者,得绰号“贾笙”。苏士龙,北京69届知青,早年丧母,家境不佳,性格开朗,个头中等偏高,颇有几分帅气,舞台形象正适合演“英雄人物”。
1970年底,团宣传队大胆学演全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并一举成功,轰动了整个兵团。从全团到全师,从包头到呼市,巡回演出一发不可收。初夏的一天,宣传队受命过黄河,对屯垦河南湾的二十团战友们进行慰问演出。过河时,道具车辆和一应人员都坐上了两条捆绑在一起的大渡船上。
贾笙坐于船尾,神情有几分忧郁,默然叠好一只小纸船,俯在船边小地把纸船厂平稳放进水里。目睹小船很快被浪卷走,贾笙不无伤感地对战友说:“这小船是我过黄河时给家人和奶奶捎得家信。我告诉他们等我演出回来后我再给他们写一封信报平安。如果他们没有收到我的第二封信,就说明我再也回不了天津了……。”战友打断了他不吉利的话,贾笙微微一笑,叹了口气。
当晚的演出如打仗一样,一人平均三个角色,“红军战士”、“团丁”和“群众”走马灯似地换。苏士龙是“洪长青”B角,插空再演一个“党棍”。间隙中与战友开玩笑说:“所有给南霸天祝寿的家伙都被红军捉住了,就我先走一步,告辞了。”
演出完成,回头过黄河时,船要拉纤逆流而上。看着船工艰难,男队员们不忍,纷纷下水。余下的人齐聚船头喊叫助威。船离河岸只有二百多米了,水却越来越深,船工收缆回船,队员们不约而同,朝河岸游去。老船工皱起了眉头,紧盯着浮水的队员。受了感染,有人开始数人头,忍不住喊了起来,“少了一个,快救人呐!”女队员已经急得哭出了声,老船工跳上一条小救生船快速划了过去。
午后,船靠了岸,八名下水的队员抽泣着,望着水面发呆。人们立刻明白了,顿时哭成了一片。由于逆流而上,不熟悉水性,终因体力不支的贾笙先发出呼救,苏士龙欲返身救护,呛水后,两人一起被漩涡卷走了。黄河水卷走的是两个年轻的知识青年,他们用生命祭奠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