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没有了冬季的严寒,心情好像好了许多,还是做不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心情还是容易被外物所影响。
我们的思想没办法直接从穷人思维跳到富人思维,拿养孩子来说,看着我们亲手养大的孩子在吃苦,在因为工作,房子问题而苦恼的时候,我们总是愿意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为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有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太穷了,穷到买不到房子就没有安全感。我说我们要学习国外的教育,孩子成人后让他们自己出去打拼,靠打工赚学费,真的需要经济上的帮助,也要以借款的方式给予,而不是不求回报。
国外某些国家要求学生读书期间每年寒暑假都需要参加课外实践并要求开具相应证明上交给学校,学校也设置了专门的学分,若是未参加课外实践那么该学生将面临不能毕业的风险。我们学校也开始探索类似的课外实践,但是据我所知,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学生把这类课外实践,当做了额外的负担,有学生家长不理解这类做法而是简单粗暴的拿着证明到所在乡镇有关部门盖章,试想盖章都家长亲自代劳,这类课外实践是否名存实亡呢?
也许我们应该给我们的教育部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我相信大城市的学生是有条件参与类似课外实践并且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但是我想说偏远地区的农村其实是没有开展类似课外实践的基础的。但是我认为不能因为没有基础就不去思考,而让课外实践流于形式。其实课外实践开展得好,对孩子步入社会是有极大帮助的。
没有基础我们就自己创造条件,课外实践可以从多方面开展,不一定非要到企业或者服务型行业去打工。其实对于没有先天条件的地区,学校应该负担起更多的责任,采取模拟企业或者服务业的方式也未尝不可。学校可以成立社团,在暑假期间靠自己劳动收获成果。比如针对做餐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开个小摊到街上去售卖食物。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能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学校做好引导,带领学生做好课外实践的计划。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最终的总结,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努力。相信这样的课外实践是有效的,学生也是乐于参加的。
学校的职责还是要善于领路,带领学生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放任自由。学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学校应该建立的不单单是学籍档案,学生的性格特点,职业规划等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
教育是国家大计,科教兴国,学习强国。只有抓好学校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