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课《水结冰了》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知道了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了解了温度变化对水状态的影响,初步认识了水结冰前后体积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由此自然地继续开展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进一步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同时对比理解凝固和融化两种变化前后水/冰的体积变化。
本课共安排了三项活动:
①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在这项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
②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学生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③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科学概念目标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通过几个班级的授课,具体反思如下:
①虽然在实验前已反复强调实验操作与要求,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按要求进行实验活动。如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拿着吸管并未完全对着一个地方吹热气,而是乱吹,到处吹,这样往往会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或不严谨的结果;在第二活动中,个别小组没有将冰面用橡皮筋标记好,导致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后,无法观察水位线与冰面位置的关系,无法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后续要加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习惯的培养与训练,端正其态度。
②课堂实验活动时间的把控不够精确。由于个班情况各有差异,学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会出现进度不一致的情况。如有些班级实验进行到一半就下课了,有些班级又可以正常完成整个过程。在之后的课堂中,要有所取舍,缩减与课堂无关内容的出现与讨论,准确控制实验时间,同时加强纪律管控,避免因整顿纪律浪费太多课堂时间。
③小组实验记录和结果的反馈几乎没有。没有事先安排好小组记录员,让其记录小组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因此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没有一手的实验记录;另外,由于时间把控的失败,也没能让所有小组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从而反馈于教师,从而教师能够知道学生实验的具体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
④学生实验过程中在操作上存在诸多错误,教师应在巡视时及时指出并纠正。但面对较大班额与较多学生,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后面可以教师多演示几次,再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慢慢培养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