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日路过邻居家阳台,瞥见那一串串油亮泛红的咸腊肉在日光下散发着独特的光泽,心中蓦地涌起一股暖流,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了名为“年”的弦音。
站在那缕熟悉的香味下,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年关将近,家里总是弥漫着忙碌而又温馨的气息。母亲会早早地从集市上买回新鲜的猪肉,精心挑选着每一块,嘴里念叨着:“这一块肥瘦相间,做成腊肉,肯定香得很。”父亲则在一旁帮忙,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新年的期待,他一边擦拭着刀具,一边说道:“今年多做点,孩子们都爱吃。”姐姐和我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满心欢喜地讨论着过年要放多少鞭炮,能收到多少压岁钱,心里想着那些美味的腊肉会被母亲做成怎样的佳肴,清蒸的软糯,还是红烧的醇厚?
那一块块腊肉,历经盐渍、风干与日光的亲吻,不仅锁住了肉质的醇厚,更封存了岁月的醇厚滋味。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岁月镌刻的痕迹,诉说着过往年节的温馨故事。在儿时的记忆里,年前的乡村,家家屋檐下都挂满了这样的腊肉,像是晾晒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老人们忙碌于厨房,用烟火将腊肉烹煮出诱人的香气,那香味能弥漫整个村庄,勾着孩子们肚子里的馋虫,也拴住了游子漂泊在外的心。
如今在城市的高楼间看到这熟悉的景象,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画面纷至沓来。曾经围坐吃着腊肉、欢声笑语的家人,如今或许已分散各地;曾经无忧无虑盼着过年新衣与鞭炮的自己,也已在时光中历经沧桑。但这咸腊肉的味道,却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穿越时空,连接起往昔与当下,将浓浓的乡情与淡淡的乡愁紧紧缠绕。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那些镌刻在味蕾与心灵深处的年节符号,永远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温暖的归巢信号,在岁末年初之际,引领着我们找寻家的方向,回味那一抹永不褪色的人间烟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