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易效能时间管理天使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每天吃三只青蛙,或者土豆、青蛙和蕃茄钟。
听叶老师时间管理100讲,知道‘青蛙’出现在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中。我很好奇:为什么作者要以吃青蛙,而不是吃兔子来比拟重要事情。
在践行2.0的时候,被评为‘优秀班委’,获赠这本书,总教练天哥赠言‘知行合一 必有大成’(2017.9.12)。接到这本书的时候当时很兴奋,一口气读了前三章,之后没有分解读书目标就束之高阁了。如果不是3.0要求共读这本书,我想可能还要放很久。
(二)
本次阅读用了四天,总共6小时。读完后还是有点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这些多知识点我该如何构建知识树,如何串连起来。听了天哥在3.0班会的分享,看了林玲的思维导图,知识树跃然纸上,力透纸背,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看来阅读遇到障碍时,不要苦苦冥想,应当立即向同学们分享、以教为学,进行联机学习,才能打通知识的梗塞。在我看来,‘得瑟光荣、闷骚可耻’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行动指南。
本书由序言、第1-21章、后记等构成,序言由叶武滨和刘磊两位老师做序,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如何吃‘青蛙’,以及科学吃‘青蛙’取得的成就,给人以深深的启发。21章对应21条时间管理法则,后记则归纳总结21个法则。
(三)
和我一样,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青蛙’?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综合来看,青蛙就是指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面对时,不要拖延、立刻采取行动。
(四)
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积极主动工作,没有目标会导致拖延、甚至一事无成。史蒂芬·柯维说过:“在你开始攀登成功的阶梯之前,首先要确定你的梯子没有搭错地方“。目标制定了,是不是挂在墙壁上置之不理,还是立即采取行动?其实都不是,目标是个大方向,就好比我们要去北京天安门,可以走路、坐大巴车、高铁、飞机等。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我们都要制订详细计划,列出准备清单。比如查询北京的天气,得知穿什么衣物。预计玩几天、住什么价格的酒店、品尝什么特色美食、提前网上订票、参观什么景点,考量最佳参观线路(将多个景点串起来,节省来回奔波的时间)、身份证、银行卡和现金零钱等
计划做好了,我们立即行动。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一张精美的设计图纸,如果不从打地基、垒砖、立柱、安装开始,那只是空中楼阁。每天按计划施工,就能在规定的工期建成大楼。
总之,该书值得我们多读,有疑问拿出来讨论交流。接下来准备听管理进阶课程《423听书节彩蛋》,阅读其他同学的学习心得进行比较阅读,提升认知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