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你可以用自己的名片作凭证,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们每周上交十张名片,如果不完成任务会受到惩罚,同时他们每干一件家务活,你就付他们一张名片作为奖励,这样他们为了得到你的名片,会努力干家务活,并且彼此之间用好处来交换这些名片,这样你就在自己家里建立了某种货币体系。
你可能会笑,这不就是胳膊粗的人说了算吗?确实是这样,本质上税收驱动货币和法律决定货币没有区别,都是用暴力做后盾来实现的。但《现代货币理论》强调税收驱动货币,是要作宏观经济分析,因为税收和支出不是简单的收钱和花钱,而是代表货币的回收与发行,会有一定的后果,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又叫“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包括了很多政策建议。
不过你要想抓住重点的话,先记住一座“金字塔”和三位“不差钱”就好了。
现代社会的货币体系就像一座金字塔,从上到下摞着政府、央行和各家金融机构,每家代表的胸口上都刻着三个字:不差钱。
既然政府不差钱,政府欠债又不是坏事,现代货币理论就提倡,国家应该主动一点,实行功能财政。政府花钱不用像小媳妇过日子一样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而是把财政收支的目标转向为社会做贡献,为百姓办好事,按原书的话说就是“用货币体系追求公共目标”。
对此书中提到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政策导向是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追求充分就业。换句话说政府大胆花钱的时候,只要社会存在闲置资源,劳动就业不足,就不会造成通胀,而会增加产出和就业,否则它确实可能造成通货膨胀,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事实就显而易见了,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前所未见的财政货币救助方案,果断给居民发钱,为企业减负,利率降到接近于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成倍扩张,突破了8万亿美元,各国也快速地推出各种超常规的救助政策,现代货币理论从边缘走到了前台,就像一盘制作简单的“臭豆腐”,从街头小吃的大排档里端到了高端大气的国宴桌上。
比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说,现代货币理论的价值被夸大了,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者想用来它来创造“免费的午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爱德华兹教授认为,拉美国家的教训已经给出了警示,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哪个时期,想通过无限印钞来支持财政扩张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麦克基宾也说,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削弱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最终断送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这些批评者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一点:如果美国继续推行现代货币理论政策,不断推高债务,等到财政收入不能支付每年到期的债务和利息的时候,美元就会大幅度贬值,引发新的危机。
回顾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外界评论。
按照现代货币理论,现代社会的货币是由税收驱动的,政府用什么货币征税,社会就流通什么货币,在这样以国家主权为基准的信用货币体系中,政府不用税收也能支出,银行不用存款也能贷款,央行更有无限造钱的能力,一句话,这个制度“不差钱”。
另外在政府、央行和银行构成的信用货币金字塔中,政府处在最高地位,它有无穷无尽的货币资源,并且从宏观角度看,政府的负债就是民间的资产,因此政府可以放心大胆地采用财政赤字政策,在不造成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去追求对社会有利的公共目标。
因为现代货币理论的主张很符合政府需要,所以政府在管理经济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借用它的主张,像日本和美国就试用了某些现代货币理论的药方,结果还不错,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主流经济学对很多重大问题的解释没有说服力,而现代货币理论恰恰得到了验证,这是现代货币理论从边缘走向前台、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
不过现代货币理论的发展还是充满了未知,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它的建议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在主流经济学家和批评者看来,现代货币理论充满着谬误和危险,长期服用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它的发展只能拭目以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疫情严峻的时候,中国也出现了关于现代货币理论的争论,有学者认为中国可以效仿欧美国家,适度地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而央行、社科院的专家反对这么做,因为法律规定了中国央行不能对财政透支,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意见占据了上风,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过紧日子,不能搞赤字财政。
一位社科院专家特别指出,中国最重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来自地方政府债务,一旦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道路开启,央行印钞就可能被用来为地方债务买单,这非常危险。 确实是这样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中国前些年各地政府通过发债大干快上基建项目,很有现代货币理论的架势,而中央政府对此非常警觉,专门对地方债务进行清理,把这个势头压了下去。
所以不论从政策还是理论的主流来看,中国经济离接受现代货币理论还很远。说到这儿不妨开个脑洞:既然中国如此重视货币稳定,不乱用财政赤字政策,而美国倾向于接受“大胆印钞、放心花钱”的现代货币理论,这会不会成为人民币崛起充当世界货币的历史契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