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我就发现我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很多事情,就算有人跟我说了这样做不好,有什么影响云云,我就是不相信,非得要自己亲自尝试过后,才知道“哦!这个碰不得”。
所以前段时间这个问题就萦绕在脑海里,一直在反复自我验证,今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我大学的主专业是钢琴,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钢琴表演”。一般学我们这行的,大学都会给自己找点兼职做,我前几天发现了一个网上陪练的APP,正好招聘老师,就去试了一下。结果没想到面试通过了,却在教师线上培训的时候被刷下来了。
我就很吃惊,一般面试过了后面的都是小问题了,结果就这样被刷下来了,我就对整个过程做了复盘,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结果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认真做好培训笔记
说来惭愧,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学习好的乖学生,或者说是个不会学习的人,因为走的艺体这条路,主要是专业成绩决定读的院校,对文化分的要求不是那么高,才侥幸上了个本科。所以可以说我根本没有一套学习的方法,说的详细点,我上课从来不记笔记。曾经尝试过记笔记,而且不止尝试过一次,但是每次结果都一样——一个周后发现之前记的笔记一次也没有拿出来翻过,然后心里就告诉自己:反正你笔记记来也不会看,记来有什么用呢?所以就没有再记过。
上了大学,加入两个学生会组织,开会的时候部长都在强调要带纸笔做记录,后来我发现我就算带了笔记本过去摆在桌子上,走的时候也没有翻开过。
今天培训前老师和系统都在强调,要准备好纸笔,好吧,看在为了找工作的份上我还是准备好了,这次也确实记了,疏忽就出在我没有记笔记的经验,不知道怎么记,哪些该记哪些不用记。
培训完后有一个提问的环节,我们是三个老师一起培训,轮流着回答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完全知道,但是没抽到我。等轮到我的问题的时候,因为笔记写的有点乱,我就算看着笔记本回答,也不知道我写的什么。
然后又是下一轮轮到我回答的时候更夸张,我笔记本上面第一项写的四个字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没有回答那一项,把后面两项回答完后,培训老师告诉我说忘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我自己也没看懂的那一步。
最致命的是,不知道因为前面两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引起了培训师的注意,还是纯属运气不好,只剩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按顺序本来本来应该由第一个女生回答的,结果在我回答完我的第二个问题后,培训师竟然说现在反过来,从最后一个人开始。而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听的最不明白的,当时已经讲了50多分钟了,像我这种从来不好好听课的学生注意力早就丧失了,所以笔记也没记什么。她问的问题我都感觉好像讲过,但是完全想不起来怎么讲的。
因为当时氛围其实也不是多么严肃,所以她还说你这样会被打回去重新培训的哦。最后还是没有回答上来,她就让另外的同学说了答案。然后就说现在要加她微信,后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她。
我马上就加了微信,但是迟迟没有通过,过了二十多分钟后,负责招陪练老师的客服告诉我说培训没有通过,我等着她下一句可能会说需要第二次培训,几分钟后没有等来我就问她然后呢,她说然后就不予录用啊。
好吧,经过就是这样,我也没想到会直接就不予录用,之前还在想又要花一个多小时再培训一次吗?结果现在倒好,再也不用花时间在这个上了。
2、优势和劣势的累加效应
看《异类》的时候,让我产生了这个很重要的思想:任何重大事件的发生都绝对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都是有很多小的因素的叠加效应。具体到这次事件的很多小因素就是:1、因为以前从来不记笔记,就不怎么会记笔记;2、培训的时候我笔记没记好;3、一些巧合,让轮到我回答的问题都不是很明确,特别是最后一个突然逆转的顺序,直接让我回答一道几乎没听的题,如果按正常顺序那道题不该我回答;4、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有点口音,这会让我显得不擅长沟通。再加上有点轻微的口吃,特别是紧张的时候。我当时回答不上来,就有点慌了,所以口吃病就犯了,这就会显得我很没有底气,像是从头至尾都没有认真听过一样。5、其实她在讲完后给了机会,问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明白可以提出来,当时我隐隐约约想起有个模块没有听明白,我也确实提问了,但是因为我表述错误,没有问在点上。后来我反思,这是因为我没有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所以忘了哪个地方没有听懂。要是当时问清楚,让她再讲一遍,那个问题也不至于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如果以上五个因素减少一个的话我估计都不会直接不通过,大不了就进行第二次培训。
3、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当我准备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看到最后一个不懂的问题不会轮到我,还松了一口气,结果谁知道她临时变卦,让从我这边开始回答了,唉,都是侥幸惹的祸。
但是呢,因祸得福,我也借这次事件开启了写作之旅。很早以前就有写作的想法,但是一直觉得没有准备好,就迟迟不肯下笔,这次就当进行自己自我反思,找到下笔的理由了。以后还会继续发表原创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