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的时候,就见缝插针读一点,这样读完一本小小的《茶书》,也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冈仓天心的the book of tea,国内出过不少译本,大多翻译为《茶之书》。我此前读过其他译本,这次重读,是谷泉老师翻译的,书名《茶书》,新星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冈仓天心(1863-1913)是明治时期的思想家、美术家和教育家,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的重要人物。
《茶书》第一次出版是1906年,英语写就。作者写书的目的在于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文化。此书一经出版,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影响力至今不衰,在茶类著作中,地位仅次于陆羽的《茶经》。
《茶书》仅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却浓缩了日本茶道的基本思想。茶道,是日本人通过沏茶、喝茶来演戏修身养性,进而与他人进行交际礼仪的修行方法。
日本茶道在16世纪末期,即千利休时期真正确立,千利休将禅的精神引入行茶之中,将修道的形式与泡茶的方式融为一体。千利休最后被赐死的悲剧为日本茶道注入了终极的审美内涵。
《茶书》以茶人结尾,写千利休最后的茶会和最后的诀别,“只有与美同生的人,才能与美同死”,茶人是茶道的魂,是艺术本身。
由此看来,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何许多人,乃至是日本的文学艺术大家,都在批判日本后来所谓的茶道只是徒有其表。
现在最为严格的茶道规范,形式上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连进茶室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哪种茶具放在室内所铺之草席的哪一行编织纹路上、移动茶具时在空中经过的途径是直线还是曲线、一碗茶要分几口喝光、于何时提哪些问题并如何作答,均须按照成规一丝不苟地进行。其间参加茶会的主客双方还须频频致礼。
据统计,一次茶会大约用4小时,一位主人和三位客人在此期间共行礼213人次,还要依场合之不同分真、行、草三种形式。
但大师的缺乏,只能通过对程式的坚守来做到精神的基本传承,也是日本茶道目前的困局。
日本的茶道有人称之为“无茶之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茶本身不是重要的,他们重视的不是茶汤,而是投射到茶汤中的自我。茶,是在冈仓天心看来,本质如同生命,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对不可能之可能的温柔试探。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一片茶叶,生长于天地间,在阳光、雨露、土壤的共同造化下,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质。茶农采之、制之、焙之、藏之,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展现茶叶的特质,有雄心的茶人企图超越茶性本身,通过自己的手艺赋予它更美好的色、香、味。
但这种追求大多数时候是要落空的,完美地呈现茶之性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采摘的天气、杀青的温度到焙茶的火候、藏茶的环境,哪一个环节有所疏漏,都会妨碍茶叶特质的发挥。但茶人兢兢业业,不断尝试与打磨,不断注入自己的手艺和心力,这大概可以诠释为“对不完美的崇拜”。
在经过天地的滋养和茶农的诠释之后,茶叶才来到我,消费者的手中。与茶农一样,我们尝试用不同的茶器、不同的水源、不同的温度来与茶相处,希望可以找到最美丽的组合,之后配以合适的心情即合适的人,这便是对“不可能之可能的温柔试探”吧。
但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中国人对茶道的理解了。正如谷泉老师在后记中所说的,茶对于日本来说是文化之道,是确定的日本民族性,是完美的终结。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饮茶的方法是一种途径,是在实践天人合一的过程。而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切的终结了。
图/水野年方《茶の湯日々草》
相关阅读:
一个人与一片树叶的历史丨再读《茶经》:https://www.jianshu.com/p/02ef046d0ccc
图片丨网络
撰文丨鼹鼠
小鼹鼠的茶世界
探索茶叶的一千零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