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什么,在入学的初始,老师会给我们介绍关于广告设计的,古往今来的各种概念,概念从未停止发展,一直在不断更新,老师会选择一个最为恰当当今的定义让我们记住,然后可能会在期末考试的名词解释上,我们会在一次一次的广告案例鉴赏或是自己的策划书的过程中慢慢往上套,慢慢真正明白定义。原研哉先生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设计是设计中的设计这一里面的同时,也不仅仅传授技术,还有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设计思维
原研哉先生在这本书里面的态度永远是积极的,像是一个不停探索着世界美妙的孩子,他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虽然已经在学术上有颇高的造诣,但仍能像个刚刚碰触世界事物的孩子一样,问出类似于“为什么卫生卷纸筒只能是圆形的话题”,他教会我学会批判。我们从高中学到“存在即合理”,但是,身为一名将来会以创意为工作的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改变现状。拿第一章的一个案例来说,从圆形变成方形更易于摆放的卫生卷纸,不可避免的,它改掉了圆形时更方便的抽拉方式,方形使用时会发出碰撞的声音,会发出嘈杂令人不适的声音,引起注意,抽到适量的卫生纸即会停止,只取所需,大大节约了用纸量,用另一种方式提醒节约用纸。
我们可能会因为接连而来的经历慢慢累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形成我们自己的模式,一种可以适应绝大部分的生活和工作,使我们处于一种舒适状态。但众所周知的,创意是不可能在一个绝对舒适的下完美诞生的,为了避免每次需要得到创意时开始进行自我紧张调节,我们可以像原研哉先生所说的那样,过上一种改变固有思维,换新方式去生活的创意生活模式。
设计的目的
设计是什么,设计不仅仅是一堆图案的堆砌带来的美的享受,设计重点在设计理念,而非设计技巧。这在我们广告学习中也是同样试用。现在的时事热点是什么?新出的传播技术好像很流行?他们html5的作品取的了成功?于是我们的策划案也不知不觉搭上了技术串成了长车,先来个快闪活动,再微信二维码分享,最后h5再大力传播一番,将技术堆砌在所做的案子上而不加思考不加犹豫。真的实用吗?这真的是可以用来推广这项产品为他夺得市场份额吗?我们总是缺少这样的想法和思考。一味地技术堆砌,然后洋洋自得,多好啊,我能把现有的技术都运用到工作中去,甲方能满意,我能放心,作品能拿奖,但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为甲方做的案子丙方也能用,世界上最可怕的差别就是无差别,那会失去了很多乐趣与意义。
探究信息
我很喜欢书里面的一段话“我们也开始明白,当我们做某些事时,我们给其过程附加了太多不必要的理性和秩序,在做东西的实践中,现实主义倾向促使我们走向完善和僵化。”原先生所说的不无道理,生活在这个生活在这个信息丰富甚至过剩的时代里,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充实的同时,却又觉得自己越来越空虚。我觉得自己对世界越来越了解,世界于我却也越来越不新鲜、越来越无趣。对,可以从QQ收到日常动态,可以微博更进热点,看到了,然后呢?信息无穷无尽,我们也得到了视觉的享受和分享的愉悦,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与此同时那种藏在心里,是不是不舒服感觉虚无无力的感觉,也总是出现,它也是真实的,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太多的信息已经让我的消化能力跟不上了?或者是我了解到了全部,所以厌倦了。
原研哉先生给了我一个答案,他说信息过剩只是一个假象,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都是互联网碎片化信息的细枝末节。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跟不上,而是这些过于碎片化的信息阻塞了我们对信息的需求,使我们误以为自己了解到了,然后又失望于原来这些事只是这个样子。而现在,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永远告诉自己,你知道的很少,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你真正了解的是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寻找的宝藏。做广告策划时会有一个市场调查,那些内容不应该仅仅通过百度一下,微博一下关键词,知乎搜一下话题来实现,我们应该想到更多的方式去挖掘我们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