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开始,自中央教育部门推出的双减政策,迅速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开来。为啥要进行如此改革,主要是因为教育内卷。
百度了内卷含义,通俗易懂理解,我觉得就是因为所谓的过分竞争导致的过度内耗。耗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财力,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而这种教育内卷从城市走向农村,让焦虑不安在每一个家庭蔓延。
很怀念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家里姊妹大都四五个,父母整天忙着种地养家糊口,根本没工夫管孩子学习,孩子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掌握知识,学得一技之长,安居乐业。那时的教育我觉得就像现在的全民健身,人人参与,不一定人人都冲着世界冠军去的。
随着家庭孩子越来越少,全社会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空前绝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在每一个家庭潜滋暗长,蓬勃向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让所有的父母陷入疯狂。于是,孩子上学目的纯粹而清晰:那就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待遇。或者是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曾经的遗憾,让孩子不仅延续血脉,还要承载希望。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市场。各种教辅机构应运而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如格瑞特,平民接地气的小辅导点也遍地开花。各色人等也都想分一杯羹,挤进去忙的不亦乐乎。父母病急乱投医,不管孩子是否情愿,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往里面砸,成绩提升了欢欣鼓舞,成绩没起色怨声载道。此刻的社会忘记了人的差异性,把孩子当成流水线上的产品,以为送进去的出来都是特有产品!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上人,而是为了做人中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要为了一味追求高分而忽略孩子精神品格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让孩子们从饱受压迫的各种辅导中解放出来,家长首先要明白教育的内涵,不再焦虑的内卷,内耗,而要设法增加孩子的内驱力。
增加内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爱的教育是前提。爱国,爱家,爱父母,亲人,有一颗仁爱善良之心的孩子,路一定不会走偏的。其次让孩子学会担当。吃自己的饭,留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都不算好汉。因为担当,他会明白自己的责任。而现在因为父母无所不能的包办让多少孩子没有担当,没有想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变成没得感情只会学习的机器人。
增加内驱,还要让学生融入社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教育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社会中明白自己追求的方向,汲取成长的动力,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磨折。
增加内驱,还可以…… ……总之,面对孩子的教育,摆平心态,不听之任之,也不要寝食难安。选择适合的,有助于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