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就像左拉的这句名言,探索未知的东西永远是获取学习的内生动力,只有自主地、由心而发的学习才会更持久、更有效。
【困惑】
小孩在家,大人催促写作业的时候,小孩会唉声叹气:“哎,真惨!”也不是小孩不愿意写作业,是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让大人看着很恼火。小孩还会再抱怨:“我们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都是你们大人骗我们的。”这似乎也道出了孩子的心声,“快乐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遥远。
再小一些的小孩呢,也有自己的兴趣点,或是热衷的事情。大人哄着说“你快点睡觉,明天带你去玩你最爱的滑梯”、“你乖乖把饭吃了,一会带你去坐你喜欢的公交车”……诸如此类的话,小孩子都会很兴奋,乖乖按照大人说的事去做,只要是他们喜欢的都会有动力去做。
【解惑】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苦恼,明明小孩子在小的时候还蛮爱学习、蛮好激励的,为什么越长大了越不听话、越不喜欢学习了呢?而且学习动力还越来越弱了?这也是很多家长急需解决的棘手事。
有一个来自斯坦福心理学的概念,叫做“心流体验(flow)”。最初源自1960年代观察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当这些人在从事他们的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参与他们的个别活动都是出于共同的乐趣,这些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且外在的报酬是极小或不存在的,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被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我们来看看它的原理图,横坐标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纵坐标是完成任务的难道和带给人的焦虑感。我们发现,当孩子在完成一项任务时,难度越大,技能却越少,这个时候的体验越不好,所以焦虑感也会越强,从而产生压力。相反,如果孩子的技能很高,设定的难度又很低,孩子会觉得很无聊,他就不愿意做了。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孩子设定一个适合他本身技能的水平。在生活中给他一个任务,难度要适当,然后让孩子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技能,这个时候的心流体验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分享图片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知道,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很无聊、无趣,有的时候觉得特别难,有时又觉得很容易,这个时候就跟我们学习设置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当你发现孩子存在这两类情况,那就要反省一下任务的设置是否适恰当、是否能适合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乐趣,激发内在驱动力呢?请看以下步骤。
1、学习与生活结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有于生活。要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应有于生活当中,让孩子感到学习是有用的,马上就有成就感。比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章是讲《认识人民币》,那么在课堂上学习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超市买东西,让孩子感受货币的价值,同时练习货币的换算。又比如在家庭劳动中给予孩子一定的劳动报酬,让他用这些钱去买东西,一来这是他通过劳动换来的钱,他会特别节约,二来能把学校学到数学运算运用起来,会让孩子感受计算的魅力。孩子有了这样的成功体验,对于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
2、让孩子为了真正理解知识去学习
真正理解知识去学习,不是仅仅只为了分数。当孩子去理解时,什么样的记忆会更高?例如,好多人都不会背诵自己身份证号码,觉得这么一串18个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太难记了。可是当我们把身份证号码读懂了,马上变得容易很多,前3位数表示户籍所在省份,第4~6位表示所在的市县,第7~14位是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最后4位就是属于自己的号码了。说白了,其实就是要让孩子去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巧学胜于蛮学。
从大脑的构造来说,所有的记忆都是神经元从A端到B端通过电流反应,把信息、记忆物质传递过去,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让它有意义,会形成强烈的神经元链接,形成神经元网络,强化之后神经元链接包括胼胝体会越来越厚,人会自动形成想学习、想钻研的能力。
我们都听过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一名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前什么都会背,后来父亲不让他学习,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到了18岁也没有功名利禄,最终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原因是他背诵的东西对他而言毫无意义,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完全理解不了诗句的意义,就好比开车,只有2缸的马力却要跑出10缸的动力,这其实是一种损耗,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过度开发右脑、过度增加难度,只会害了孩子。
3、要让孩子知道努力是会使人变得更聪明的
其实人的智商是可以改变的,在某一方面特殊的技能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达到。不太擅长的东西,练习上一万次,你也能变成专家。虽然刻意练习听着有点反人性,而且客观来讲,如果孩子天生不喜欢并且天生没有优势,就算他成为专家也比那种天生就有天赋、再练习上一万次的人感觉要更差一些,但是不代表他没有天赋就一定练不好,无非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熟能生巧嘛。
有个偏结巴的人,为了给孩子讲故事,为了工作必须在人前作演讲,经过不断练习,大脑缺失的灰质皮层变厚了,链接左右脑的胼胝体也变厚了,所以“用进废退”,以前并不擅长的,通过刻意练习,大脑灰质皮层会慢慢增强,人也会变聪明的。
4、要从错误中学习,感谢错误挫折和失败
当年我还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就建议我的学生们每人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这不是让学生们去回首那些“惨不忍睹”的错题,而是因为人都是习惯在犯错误的地方、摔倒的地方再次摔倒,总是在重复自己熟悉的模式,而不是有利的模式,所以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失败,感谢失败,在失败中学会如何去避免这个失败。有一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不然,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能给我们更多的经验。
5、引导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的脑部神经和优势部分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与人打交道、与人玩耍之中,模仿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举止,这就是在“动”中去学习,也是这个孩子的学习模式。当然,如果孩子太小无法区分好习惯与坏行为时,家长要及时予以引导。而有的孩子天生安静,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书识字,这也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父母不要轻易以自己的经验和眼光去评价孩子的“动”与“静”,不要批评孩子笨、态度不好,引导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
【注意】
1、时常给孩子积极的鼓励、肯定和赞美。
就像小狗狗一样,做得好的时候我们会摸摸狗狗的头、挠挠它的下巴,给它喂食,狗狗就会摇头摆尾很开心。孩子也是一样,当大人每天给孩子赞美、鼓励,传递欣赏的话语,孩子也会很开心。每天给孩子爱的鼓励,没有孩子天生是被爱给鼓励坏的,只是没有给规则和引导,孩子才会慢慢失去方向。
2、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和ta一起坏,才能一起high。
跟着孩子一起“坏”,才能一起high,跟ta一起high,ta才能听你的说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亲子教育的原因,父母的陪伴总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信任感。
3、孩子爱玩,所以学习必须好玩。
4、明白学习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孩子的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成长方法,父母也要跟着成长。所以有人说,养育一个孩子,是父母自身的再一次自我成长。父母在不同阶段对事物的理解也会是不一样的。
5、大脑发育的年龄段:5—10岁活动起来,打好身体基础。
在5—10岁的时候,孩子小脑和脑干是发育得最好的,少给孩子涉及一些才艺训练,多让他进行身体训练,在这个年龄段的训练,能打下他一生运动好身体的基础。
【行动清单】
设计一个有趣的学习方式,和孩子一起high一起学。
(提示:可以借助积木玩叠叠乐、七巧板玩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