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道》
得微道
第三章 治理天下的原则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不过高的崇尚贤才,这样就可以使人民不会产生争名的思想;不要攀比去看重稀贵之物,这样可以使人民不会产生做盗贼的欲望;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这样就可以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增强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通常使人民不要有过高的,不合时际的目标和目的,没有过高的欲望即贪欲,使那些"智者"(领导者)不敢为所欲为。
(圣君)在无与有和不为与为之间选择无为(上策),不做自以为是的事,不做违背道的规律的事,这样就没有治理不了的社会和国家,社会和国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到治理。(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感悟】
本章老子通过讲述对圣人、对官、对民的要求,讲述如何治理天下。
1.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增强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这里老子的意思就是:打消百姓心中对统治阶级的成见和不满,满足百姓生活的基本温饱需求,(因为在老子那个年代,当时的现状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生活非常穷困。)避免百姓产生过高的不合时宜的需求欲望,增强百姓的自足自立能力。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这里很多人都认为老子在愚民,实际上老子的思想是为民而不是愚民。
2.老子提出的对管理者的要求是: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为所欲为。
3.老子认为的圣人(圣君)是:不要争名,不要贪欲,这样才可以成为圣人(圣君)。
4.统治者和官吏要想管理好社会和国家那就是:要选择“为民”而不是选择愚民。
5.老子对人民的要求是:无知无欲。
这里很多人对老子产生误解,容易把“常使民无知无欲”,当成愚民,以为老子提倡的是愚民政策。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老子这里的“知”,指的不是知识、智慧的意思,而是想象中的东西,虚无缥缈中的东西,不现实的东西。老子所说的“无知”,不是愚痴,而是不要那些想象中的东西,虚无缥缈中的东西,不现实的东西。
老子这里的“无欲”并不是指没有欲望,而是指不要有贪欲和私欲,老子认为贪欲和私欲是过分的欲望。一般的欲望是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当你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你会很快乐,很幸福。但是贪欲和私欲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贪欲是会永远膨胀的。这种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当你有了这种欲望,你就永远都得不到快乐和幸福。所以你只有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活,量力而行,自然而然的活,这样就会活的轻松、踏实、愉快、幸福。而不会活的那么累,活的那么辛苦,活的那么虚荣。所以,老子的“无知无欲”是对人民必需的要求,跟政治没有关系,跟统治阶级也没有关系。
想想我们今天的人们,按照老子的思想活了吗?
一家三口住着几十平的小家,生活的很温馨、很快乐、很幸福自从和朋友攀比想买个大房子,买个别墅,于是到处借钱再加贷款,终于如愿,买了套大房子,买了个别墅,可是自从住进了大房子,住进了别墅,由于要还借款,还有还月供,和周围和家庭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矛盾。从此成了房子的奴隶,生活的很辛苦,生活的很累。大房子住上了,别墅住上了,请问您活的轻松吗?您活的踏实吗?您活的愉快吗?您活的幸福吗?
有些人挣了10万,想100万,挣了100万想1000万,挣了1000万还想一个亿,富豪们由于整天的拼搏,父母顾不上,家庭顾不上,子女顾不上。金钱不就是一串数字,为了这串数字多添上一个零,可是付出的代价是亲情没有了,家庭没有了,友情没有了,道义没有了,诚信没有了。根据老子的理论,金钱的数量和幸福指数是成反比的,因为大多数人的欲望,不是一般意义的欲望所得,而是贪欲和私欲所得。请问富豪们,您过的轻松吗?您活的踏实吗?您活的愉快吗?您活的幸福吗?
官员们当了科长,想处长,当了处长还想厅长,这要看你的官欲是一般意义的欲望吗?是否是贪欲和私欲所得,是否是人民给予的?官员们您过的轻松吗?您活的踏实吗?您活的愉快吗?您活的幸福吗?
6.本章体现出老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治理天下的原则
很简单,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没有。
7.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做那些遵循道的规律的事,不做那些违背道的规律的事,天下人都做到了,国家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治理。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国家就得到了治理,这怎么可能?老子如此睿智的人,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思想,要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