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个笑话。
一个小孩在路边伤心地哭泣,路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哥哥姐姐们都有假期,但我却没有。”
路人说:“听起来确实很让人伤心,那你为什么没有假期呢?”
小孩说:“因为我还没上学呢!”
小时候看完这个笑话,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甚至还觉得这个小孩好“凡尔赛”:你没上学,那不是天天放假,你还不开心吗?
长大之后,才知道,小孩子是真的伤心,因为天天放假的放假,就不叫放假了,只有辛苦劳作后的放假,才是真的让人快乐。
这就比如,给你放个半年的长假,你开始几天吃喝玩乐,还比较开心,但如果你天天无所事事,越到后来,你的快乐会出现“边际递减效应”,越来越感觉不到快乐,甚至最后都觉得无聊烦透了。
再夸张一点,如果你这一生都无所事事,那这漫长的“假期”会让你毫无“放假”的感觉,如同那个孩子般难过不适。
也就是说,只有辛苦劳作后的适当的假期,才是真的“放假”,才会让人体会到舒服、惬意。
这种好感觉,是对你辛苦劳作后的美好奖赏。
记得我刚上班的那个暑假,我被学校安排教了两个高二文科班。初上班的我,为了干好工作,可谓是用尽浑身解数,一个假期下来,累得我是精疲力尽。
假期即将结束,学校安排了一场联欢会。那两个小时,我就是坐着欣赏节目,但感觉特别开心,特别放松。
我能感觉到身体里面紧绷的力量,在一点点释放,这份释放产生了特别舒服的生理和心理体验。
因为身心舒服,我看新同事都特别顺眼,对新领导安排活动特别感动,对新单位充满热爱。
我知道,这些美好感受,都是对我辛苦劳动的奖赏。
前年,我工作强度比较大,一到周五晚上,我都和闺女出去嗨,美其名曰:母女周末狂欢节。
每个周五晚上,我都和闺女兴尽而归。
去年,我的劳动强度正常,我便不怎么期待周五晚上的放松了。闺女吆喝着还要“母女狂欢”,我就感觉淡淡的,没什么劲头。
是的,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压力和辛苦释放后的放松和快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去年,对面的同事压力比较大,每个周五下班,她都背上包急不可待地下班:“累了一周了,回去可要好好歇歇。”
对周五没有太大感觉的我,那一刻,甚至有些羡慕她的忙碌不堪了。
当然,不是说要把自己弄得整日疲惫不堪,而是说生活还是要劳逸结合的。
让我们每个人都既能沉浸努力,也能享受放松,把生活安排好,享受每一种状态。
该努力的时候,尽情努力,该放松的时候,尽情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