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老家在陕西富平的一个小镇上,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外公举家离开了那个地方。卖烧饼成了谋生,外公,大舅,二舅,四舅,母亲和小舅都靠这个营生。陕西风味的烧饼很受大家喜欢,饼大而硬实,咬起来脆硬,口中都是烤出来的香味。
肉夹馍,古汉语老师讲过,明明是馍夹肉怎么叫肉夹馍呢?那是因为古代叫肉夹于馍,所以就叫肉夹馍而不叫馍夹肉。
小时候记忆中母亲起的很早,要和面揉面,七八点就要烤出烧饼,供买早饭的人来买。一个个面团,母亲熟能生巧,随便一拽,一个个烧饼的分量都一样。
面饼擀好,抹一点油就上鏊子了。上面的温度很高,因为下面就是火,母亲的手就在上面飞快地翻动着,翻面,换位置,直到两面烤硬可以下炉子。
将面饼放在依次摆在火边,往往鏊子上的饼全部下去就能刚好摆一锅,我时常感叹,怎么就那么巧呢?烤出颜色就烤熟了,很多人喜欢吃颜色重的,就多烤一会儿。 烤出来的烧饼,不用就菜就能吃两个,烧饼酥脆,热乎乎吃着十分得劲。
肉都是母亲提前在大锅中卤好的,然后放在小煤炉上,咕嘟着。吃瘦肉就拣瘦肉给切碎夹馍,吃肥瘦不挑就随意挑一块。有的人喜欢把饼割开,只浇一遍汤不夹肉,吃起来也很香。
肉要和青椒一起剁碎,这样吃起来香而不腻。剁好后,再淋一遍汤,吃起来又香又多汁。 刚出炉的酥脆烧饼,割开还冒着热气,塞入香喷喷的肉,肉夹馍就完成了。吃一口吧外脆里香,嘴边都油乎乎的,很过瘾。
小的时候,早晚都是烧饼,在别人看来美味的肉夹馍,在我早就吃习惯了。到外公家,舅舅家,哪里都能吃到。长大后,外公和舅舅都不做这个生意了,自己求学在外,时常会想念那一嘴的美味。后来母亲去世后,肉夹馍渐渐就不怎么吃了,不是刻意,只是很少想起来,或者吃了再多都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