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落空,总在众望所归之处;
期望常现,总在心灰意冷之时。”
正在读悉达多·穆克吉《基因传+癌症传》(电子版),基因传的第四部分才刚刚看完。书中讲述了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发现基因的本质,以及这些发现的运用及滥用的历史。通过美国的优生学和德国的纳粹主义历史,我们了解到新的学术概念与技术潜藏着巨大的破坏力。
书中有几句话在看到这两天的新闻后觉得越发深刻。“基因不是独自旅行的,而是喜欢跟团游。”、“没有什么基因是绝对优秀或低劣的,只有适应环境与否,环境一发生变化,所谓不好的基因可能就会成为最佳的基因,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科学家的使命是发现真理,而对于真理会把我们带到何处他们不感兴趣,但是基因重组是一项非常特别的技术,对待这种特别的技术需要科学家有特别的警惕。”、“科学家们如果不进行自我管理,那就相当于把实验的控制权授予了肆意妄为的监管者。”
1975年召开的艾斯罗马大会,云集了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生物领域的专家,会议几乎全票通过一份文件,旨在通过科学家的自我约束降低基因技术带来的风险。艾斯罗马大会证明了科学家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事实上,艾斯罗马大会的影响至今不减,就在2017的1月4号-8号,在艾斯罗马再度召开了一次大会,这一次的主题变成了人工智能,会议通过了23条防范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的原则,会议地址选择在艾斯罗马正是对于1975年那一次大会的致敬。
26日科学伦理的天已然被捅破。
今天各大新闻网站、论坛、微博、连同朋友圈都更新了主题词#11月26日#、#贺建奎#、#露露和娜娜#、#基因编辑#、#世界首例免疫艾滋婴儿诞生#、#莆田系#、#医学伦理委员会#、#CCR5Δ32#
24小时,陆续又有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郑重声明、深圳卫计委的权威发布以及南方科技大学《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开幕如期进行。
“撇开基因编辑的道德伦理问题、以及是否存在科研欺诈问题、科学家是否有可能在某项科学技术上做出自我约束等等,单纯将之视作一项帮助人类增强免疫力、抵御疾病侵害的科技新手段来看待,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对未知保持谨慎,对世界和自然规则心存敬畏。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是人体试验,此事并非科技难题,其他国家也都能做,只是由于违背人性,违背科学伦理,不能做。”
敬畏生命,科技+道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