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澜
很久没见雪了。
我喜欢大雪,那种如柳絮飘飞在空中的洁白、清冷的雪,最讨厌雨夹雪,其次是“盐粒子”。来丽江之前定下的行程主要就是丽江千古情和玉龙雪山。
这可能也是外来游客,尤其是第一次来丽江的朋友最想去看的两个景,一个人文,一个风光。
玉龙雪山主峰海拔高达5596米,山顶终年积雪,银装素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闪着银色的光,想想就能知道有多漂亮。
为了省去找车,找路的时间,我准备直接订票跟团。后来在APP上看到一个双人套票,人民币872元,含玉龙雪山门票,大索道,蓝月谷,印象丽江演出费,往来接送费,衣服和2罐氧气,包中餐。当然,众所周知,团餐基本都很难吃。
这次来玉龙雪山旅游,我的3条经验是:其一是一般人真的没必要带那么多氧气,除非你体质特别弱;其二没必要在玉龙雪山下买氧气或者口服液产品,除非你特别需要;其三不要相信所谓的山上氧气会贵很多,事实证明,价格一样,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都是60一罐,所以真没必要背那么多上山。
天未亮,就启程
5点多,天还没亮。外面虽不是漆黑一片,但也行人稀少,路灯闪烁,只有几家早餐店冒着些许热气。三月的丽江晨间的温度比较低,我和老妈拎着背包在路边等来接我们的大巴。
起得太早,本就很困,车窗外除了偶尔的灯光,就是黑乎乎的一片,上车后我很快就睡着了。
直到车停了下来,导游让我们去听景区安全负责人讲上山的注意事项。但在我看来,安全的确需要注意,但讲解人有点危言耸听,刻意增大游客的恐慌感,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即氧气和口服液产品的目的。
尤其是那些对自己身体状态不自信的,就很容易被忽悠。虽然我自我感觉良好,但不得承认,我也被忽悠了,因为人总有一种奇妙的心理,被称之为“万一呢?”某种程度而言,我感觉买的不是产品,而是安全感。
氧气60一罐,红景天口服液好像是99一瓶?具体记不清了,就记得很小一支,很贵。
最终,老妈一罐氧气都没用完,其实套票里的每人一罐氧气足够支撑我们上山了。最夸张的是同团的一个小姐姐,和他老公两人背了4罐氧气,再加套票里的2罐,总共6罐,背包鼓鼓当当,全是氧气罐。后面剩好多,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不像我们,在下索道的时候,遇到刚上索道的人,转手半价卖掉了,哈哈哈哈哈。
晨光中,蓝黑白交织成一幅画卷
天逐渐亮了起来,坐上景区大巴车的我们沿途可以看到雪山的峰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分外醒目。
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 腾越飞舞,蜿蜒盘旋在云雾之间。
玉龙雪山景区还有很多其他景点,大索道上山是在最后。沿途中,我们身穿迷彩大棉袄游览了蓝月谷,沿着湖边行走,一路欣赏了“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听涛湖”,雪山环绕,和蓝色的湖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没在蓝月谷逗留很久,我们就直上大索道了。大索道很长,向远处望去,积雪层层,有些山谷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融化,露出植被或山体的颜色。目光所向,是一片银装的世界。
在上索道的过程中,低头向下望,能看到一条上山的栈道,大部分被雪覆盖,但看起来有使用过的痕迹。我很惊讶:难道还有人是通过徒步上山的吗?毕竟这可是雪山!?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还真有。不仅如此,不通过索道上山的徒步路线,不止一条,不同的路可以看到不同的雪山风景。
从索道下来,入目一片白色,苍茫而辽阔。站在栏杆边,向雪山眺望,仿佛能感受到整个天地,仿佛融入其中,变成其中一片小小的雪花,在这宽广的天地中自由翱翔。眼睛被一股冰凉的气息覆盖,消散了疲惫,使其变得更精神了。
我沿着栏杆,一步一步向上爬,路上遇到很多同行的人,年老的,年轻的,年小的,男的,女的,穿着同款迷彩大棉服的,穿着光鲜亮丽的,有人在看风景,有人在摆拍,有人沉浸在美景中,久久眺望。
我也想拍照留念,但没带墨镜的我,注定今天只能当个眯眯眼。阳光很强烈,没有墨镜真的不行!想要拍照的姐妹们记住了:墨镜必带!
虽然玉龙雪山海拔高达5596米,但游客最高能到达4680米,最可惜的是我们去那天,玉龙雪山最上面那段封锁了,所以只能到海拔4560米的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抬头向上望,是一段被雪盖住的路,只能止步于此了。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的文字很苍白,可能是笔力不够,目前还不足以支撑我把雪山那种令我震撼的美,令我感到的那种纯净而辽阔的力量表达出来,大自然总是有这种魅力,让人为她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