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日志打卡1000-757
所谓下意识,即似想又似躯体自动,这种动作不会触促使思维活跃起来。如体会口腔、实验手指之间的力以及练功中间的各种动作,都应用下意识来完成。在站桩中运用“下意识”有两大益处:一是虽然有动作,但它不干扰入静,反而能帮助入静;二是它不破坏浑元力。
达到凝神时,有时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以及腰部偶尔会发出微响或向里、向外微动一下,在微动时偶尔会发出轻微响声。这种微响和微动,是气血旺盛促使关节韧带的伸展,身体内大量毛细血管开放所致,这证明人体内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变化。练功中有这些反应的人无需抑制,没有以上反应的人也不可片面追求,否则会影响练功效果。
每日穴位:
肺手太阴之脉
1中府
本经承足厥阴肝经之气,内行上膈,属肺。肺为呼吸外气之府库。又以本经之气,由本穴出中达表,故名“中府”。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后人简称“中府”。盖以本经之气,由内府输出也。即出纳外气,经气随之,通行之过栈也。
本穴功用,与云门穴略同,俱能舒达内脏抑郁之气。《针灸大成》谓治少气不得卧。按中医病理,少气之人多喜静卧,今言不得卧者,乃气郁于上,非气亏于中也。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本穴为肺脏之募穴。
缘“募”字之义,汇也,聚也。古时招兵,曰募兵,即聚集丁壮而拣选之也。
图6 肺手太阴之脉循行示意图
图7 肺手太阴之脉腧穴图
按针灸治疗,多在调气,如行气、提气、导气、降气,均以理气为务。又针下有感谓之得气;捻转提插,谓之行气。下针之时,或在吸气,或在呼气,总不外乎调理其气。故于穴位命名,多取气、水、云、天、海、泉、溪、泽、谷,虽曰丘、陵、门、户、关、室,亦怀通、降、容、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