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基础命脉,没有了农业、农村、农民,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长期以来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民之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就是促进农业、农村、农民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三农”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发展经济产业之“柱”。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农村要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动力,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支柱和优势产业,以项目带动经济起飞,提升农村、农民收入。通过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吸引人流、物流,为农村注入生机和活力,逐步延伸农业产业上下游连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保护生态环境之“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过去发展的道路上吃过很多亏,以损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的粗放型经济之路已被证实是走不通的,因此乡村振兴必须考虑好如何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关系。我认为要“宣传+整治+优化”多管齐下,要加大对农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要加强农村污染源的整治,逐步减少和优化污染源来源;要形成有效的循环机制,垃圾分类利用工作要做好等等,把生态环境整治优化到统一的有机状态中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丰富精神文明之“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脱贫攻坚后,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开展与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需求和期待匹配的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注重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和文化生活美化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定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文化条件。
四是创新乡村治理之“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认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还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新型“群治共治”“网格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格局。通过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农民群众为中心,主动提前收集群情群意,出谋划策适应当地情况,把乡村治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当地群众手中,以“群治共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从上级到基层构建“责任制”“网格化治理”格局,提升顶层到基层贯彻落实的执行力,及时发现问题、有序推进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体制基础。
打好“三农”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社会各界要倾尽全力,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优惠和政策落到实处,加大资源配置的投入力度和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