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300天8月精品文点评”(一)

【8月精品文点评01】001陈秀玉《如何打造高效公益团队?看行走公号的“选人秘籍”》

小尘老师在文末道明了自己此次写作的训练点——“我以自己前一天的记录作为素材基础,经过反复思考与深度挖掘,写下了这些文字。这是在践行张文质老师所倡导的深挖策略。我希望通过这样持续且有意识的再思考训练,有效推动自己的写作实现升阶,让文字表达更加精准、深刻。”——这一点是对所有人最有启发的地方,就相当于每次写作都有一个自评,和执教者进行说课一样,让他人明白自己的做课思路,能够促进互相理解。值得每一个在写作者练习的道路上借鉴。

再根据小尘老师的自评,来关照她此次写作,是否做到了“深挖策略”——“以记录素材基础,进行有意识的再思考训练”,很显然,她此次的有意识训练是有效果的。从事件描述出发,到秘籍拆解,一共6条(已经超越了“张三点”),这样的写作是很有价值的。

很多人的写作是随性的,或者只是单纯有事件想描述,但真正的思考者会从事件描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相信大部分人会比较喜欢读《读者》上的文章,就是不仅有事的描述,更有理的阐发。

个人建议:第6条是关于公益团队的真正价值,可以放在文前,因为这是一种认知层面,不属于秘籍。剩下5条,可以概括为4条:

01精准定位需求,聚焦合适人选;

02从熟悉群体挑选,降低磨合成本;

03能力态度并重,责任意识为先;

04善用老队员回归,传承经验稳定团队。

仅供参考!


【8月精品文点评02】321全燕妍《两次逃学后,我成为村里的名牌大学生》

首先,我深深被这个题目吸引。这个题目非常具有“网红爆款文”的潜质(虽然没有成为,但给文章拟一个很恰切的标题也是一项能力)。这个题目给了人很强的好奇探究欲:是哪两次逃学?是发生在什么时候?有怎样的惊心动魄?最终如何逆袭的呢?

其次,全老师的叙事功夫了得,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且不跳脱,画面感超强——那种“苦”与“贪玩”。能够把读者带入到作者的亲身经历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对你的经历也有所体悟,另一方面就是作者的文字描写功夫,文字干练,引人入胜。

最后,聚集到你的粗体字部分,这是从你文字里自然流露出来的思想。

“山里的孩子,总得吃点苦,才会明白读书是唯一有可能改变阶层的出路。”——这里有两种苦的对比,一是上学吃饭睡觉和想家的苦,二是做农活的苦,这两种苦比较,农活的苦更苦,当然这也源于你有一颗愿意上进的心。因为还是有一些人愿意选择吃农活的苦而辍学。

“所以,静待花开的意思,你得相信这朵花会开,而不是“读不读的进不要紧”。不要太早给孩子下结论,别太早就掐灭了他们原本可以搏一搏的火苗,努努力,让他们看到不同的世界。”——你从支教老师的话里得到了肯定与鼓励,这是你成长路上的关键事件。所以这也是我们身为成年人要对孩子们抱持的一种态度。

“你不知道哪一句话会触发孩子,所以千万记得,种下正能量的种子。”——我更想说的是,你的父亲是一位有教育智慧的人,不用过多言语,只用行动,让你产生要学习的愿望,一次是体会农活的苦,一是带你去看诗和远方。所以,两次逃学的问题解决者,是你的父亲,你可以将文章的立意放于此,也许就更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