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我备课逐渐由原来的崇信教参,讲教参上的东西到自己备课,然后参考教参,讲出自己的东西。臧克家的《说和做》我几年前讲过,当时具体讲了些什么,已经忘却,这次备课,重新来过。
自己先读课文,像要求学生的那样画出有疑问的字词句,查阅资料或百度确认一下,力求备课充分点,课堂上不被学生问倒。上课的时候,学生倒没怎么问,我便将自己新获得的知识提问着讲给他们听,当讲到闻一多“惜寸阴、分阴”时,提到了古时的记时工具日晷,沙漏,平时从没问过问题的张聪问:“老师,那晚上呢?”我毕竟才疏学浅,不能准确地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于是,和他开玩笑说:“晚上,请你去打更!”同学们都笑了,整天笑嘻嘻的课代表双胜卓问:“老师,那阴雨天呢?”我继续开玩笑:“阴雨天啊,你去报时!”同学们又笑了。讲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时候,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读闻一多“说”的话,深刻感悟闻一多的大无畏精神,便即兴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共读排比句式环节:我说:“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学生摘出闻一多的一句话“反对独裁,争取民主!”齐读,我说:“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学生大声读下一句闻一多说的话“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说:“他还说:”,学生读“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我说:“闻一多先生,”学生接:“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我说:“他,”学生接:“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刚开始,有些学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朗读方式弄得懵懵的,老是不知道读什么,经过我们的几次训练,学生渐渐热情高涨起来。
课余,我针对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赶快百度了一下,竟然真的是:日晷功能不足,沙漏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