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的内容是第29页到第50页。主要讨论了关于烦恼的话题。
阿德勒心理学有一个基本概念: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如果说我们的烦恼多体现在对自己不满意甚至讨厌自己,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呢?这些烦恼的根源在哪里呢?阿德勒主张:我们由于太惧怕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等),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只盯着自己的缺点不肯喜欢自己;即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自我厌弃,换个同义词,就是“自卑感”。而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自卑感人人都有,这是因为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有了普遍欲求,即“追求优越性”,简单说来,就是“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在这个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过程中,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会必然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产生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成长、努力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但是,有些人把自卑感当成某种借口使用,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消极无为,这种状态就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了。
也就是说,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去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而没有这种勇气的人会陷入自卑情结,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是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
自卑情结有时还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优越情结”: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这两种情结从名称上看来似乎是正相反的,但实际上却密切相关。
还有一种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叫做“夸耀不幸”。其实就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
读完今天的内容,我很关心的是:我们都很希望通过健全的手段来处理自卑感,但是又很容易滑向自卑情结,怎样才能获得勇气通过努力和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来改变人生呢?
现实生活中,目前我也正在经受一些小小的烦恼——考前综合症。四月就要参加考试了,但自己就是进入不了复习状态。把工作忙没时间复习当借口,什么都学不进去,焦虑紧张却消极无为。不知用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这种来自自身的烦恼,和人际关系有什么关系?并且该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