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古今谈

“满汉全席”之称,在清乾隆年间袁枚的《随园食单》里就已经提到了。“满汉全席”,融合了满汉两个民族流传既久、烹饪精良的肴馔技巧,形成了一整套宴席菜肴文化,在近两个半世纪里一直风行不衰。

“满汉全席”风靡大江南北,但其宴席规格却各有千秋,有128件的,有64件的最常见的规格是108件,细细品完要三日九餐,全称叫“满汉燕翅烧烤全席”。

大型宴会在乾隆中叶以后开始风行于世,原来是皇宫借着庆功、祝寿等各种名目,大宴宾客时形成的一些规制,后来一些王公大臣,纷纷效仿宫廷筵的排场和讲究,攀比借鉴,逐渐盛行开来。清宫大筵讲究场面盛大,礼仪隆重,菜品数量繁多,所以无论从菜肴的选料、做法上,还是菜肴的质量、式样上,缙绅之家都极力模仿。一时,清廷奢靡之风蔓延。

此外,乾隆、慈禧对巡游宴饮钟爱有加,更助长了王公大臣酬酢宴乐的风气,如是满汉全席逐渐发展起来。在“满汉全席”的满菜部分中“烧烤全乳猪”是席上最高级的烧烤菜,也是清宫御膳中的著名片菜。“烧烤全乳猪”,搭配解腻的小菜、甜酱、嫩葱白丝、荷叶饼,跟烤鸭的吃法相差无几、

“满汉全席”因地各异,像扬州所记载的“满汉全席”中,就有糟蒸鲥鱼、鱼翅螃蟹羹等淮扬名肴,而北海仿膳饭庄的“满汉全席”中则有海红鱼翅、鱼藏剑,四抓炒、炒鸡末、炒肉末等宫廷佳味。

满汉全席实为满点汉菜的结合,满族人称点心为饽饽,宴席中像梅花包子、白面饽饽、什锦火烧等各色点心不下十种。再者满族人爱吃小米粥、素粳米粥、豇豆粥、薏仁米粥等粥食,也在其列。

“满汉全席”上菜时有先有后,大体分为冷荤、头菜、炒菜、饭菜、甜菜、点心、水果等,外加落座的茶点,如四干果、四鲜果、四蜜饯等小吃和各色满点,饭后粥食等,烧烤大菜则作为重头戏亮相饭桌。

“满汉全席”在布置摆台、餐具选用上非常讲究,而整个宴会过程中上百种菜点像叠罗汉似的一层层码高,中途不撤碗碟,高度可达到高出桌面一尺五寸,品尝的人吃菜时,还不觉得费劲,真是达到了不凡的世界。

清末民初,蒙族的食品、回族的菜、藏族风味又汇入满汉全席中,从而使“满汉全席”扩展为“五族共和宴”又称“联盟宴”。北海的仿膳饭庄曾经接待过已经改造成平民的末代皇帝傅仪,傅义对仿膳饭庄的菜肴大加赞赏,只称这里的菜肴丰富和发展了宫廷御膳文化。

文革期间,仿膳饭庄不再经营宫廷菜,而被迫做大锅菜。不久,北海公园因“政治需要”关闭,仿膳饭庄也就此停业。直到1978年,仿膳才重新开业,并恢复宫廷菜和“满汉全席”,东南亚各国的观光客人来此品尝的最多。但因旅游者丈都来去匆匆,真正坐下来细细品尝的少之又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