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相信各个单位都在忙着给建党100周年献礼,学校也不例外。
这不,教育局就安排了三项活动:红色经典诵读、红歌传唱、我的初心故事。看到“我的初心故事”,不由得想,自己初上讲台时的“初心”到底是什么?而时至今日我的“初心”又是什么,始终如一,还是改变了。
仔细想想,从初上讲台到今天已经站了19年讲台的我,虽然经历了很多人事变迁,有过收获,也受过委屈,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对人生,对工作,已经有了不同的认识,可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我的“初心”——教书育人。
刚上讲台,简单的我也简单的看待“教书”,那就是好好的教学生知识,让他们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掌握更多的知识。于是每天不是研究教材就看各类教参,学习之后才发现,很多在大学学的东西并不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毕竟高中、初中的知识体系是和大学不同的,所以只能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抱着要教学生很多知识的目的,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参加各类培训,不停地讲公开课,力求在每一次讲完公开课后得到前辈的指点,所以直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上了多少次公开课,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每当看到学生获得好的成绩时,我总是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直到多次看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教育名言,才猛然发现教好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行为,而真正的“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因为学生即使成不了“才”,但一定要成“人”的。而要引导学生“做人”仅凭讲好“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知道他的性格,了解他的家庭,只有这样你才会在教育每一个孩子的时候,不仅看到他的成绩,而是要看到成绩背后的问题。
记得以前带过一个高三的学生,高一到高二学习都是非常的认真、刻苦,可是到了高三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睡觉,有时一天可以从早读睡到晚自习下,即使是清醒的时候,也不愿意听课,而是懒洋洋的爬在桌子上,很多老师都说这个孩子上了高三叛逆了,关键时掉链子很可惜,反复教育之后,不起作用,老师们也就放弃了。
可是,我当时是他的班主任,不忍心孩子就这样毁了,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孩子的父母在他上高三后就天天闹离婚,弄得孩子也是无心学习。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便积极的找孩子交流,孩子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害怕父母离婚。是的,哪一个孩子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害怕的。可是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劝解他,大人的事情自有他们的道理,而他不能因此放弃学习,放弃自己的人生,唯有努力,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做通孩子的工作后,我又积极的联系孩子的父母,告诉他们高三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他们离婚的事情能不能缓一缓,等孩子高考之后再说了,一番交流之后,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答应我等孩子高考后再说的建议。
几天之后,我发现孩子变了,课堂上不再浑浑噩噩,而是认真听讲,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学业又和以前一样的优秀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后来他回来看我的时候,总是会说感谢我当初对他的“用心”,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里,每当听着这样的话我总是觉得教书不研究学生,不在他思想出现问题的及时的帮助他,而是直接放弃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觉得他知识学不好,便放弃对他的教育,是一个老师严重的失职,因为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19年 ,寒暑易节,春去秋来,经历了太多的过往,偶尔也会对教书心生“厌倦”,尤其是在受了委屈的时候,也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可是一踏上讲台,看到底下投向我的眼神,我就知道我的责任所在了,教书育人义不容辞。
“初心”是什么,我想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对学生一片的爱心,对教书的一片热忱,对育人的一片丹心。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粉笔写春秋,春秋也易老,可在这“易老”的春秋里,我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