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一句名言:杀不死我的,终将让我强大。这句话,被广泛传播,成为给所有奋斗者的至理名言。然而,这句话背后的一个现实,在《反脆弱》中被揭露:杀不死我的,终将让我强大,前提是别人被杀死。
这个扎心的道理,很不人性化,却很现实,现实到不得不去重视。
不得不重视的系统
记得上次我斗胆,拿着《爆裂》的一个片段,拆成亲子拆书,把所有人说晕,其中最难让人难理解的就是系统的概念。可能我功力不够吧!但系统,是不得不要去理解的。每个人,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系统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不经意间,你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系统。看原文:
因此,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统具有反脆弱性,或者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具有反码性。这一点千万不能小觑,因为这正是生命进化后的逻辑,这一理论同适用于创业家和个体科研人员。
没人可以反抗进化的力量,而进化正是系统发展的表现形式。系统的遗传性,决定着系统中存在着被强化和被削弱的必然性。
系统中,是有层级的。不同的层级会因为遗传系统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可能。脆弱的层级,或许被慢慢取代。
举个例子,《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在她的家庭系统里始终被压抑,抬不起头来,但最后能够逆袭。她处于什么样的层级?反问一句,如果是你我,遇到她同样的境遇,会是什么结果呢?
苏明成呢?在起初是什么层级?他一直受到家庭系统的青睐,但当“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时候(母亲的去世),他的的脆弱性一层层被剥开。有没有发现,明玉的强大,造成了名成的脆弱。这恰恰体现了系统的残酷。
后来呢,名成的崛起,是在家庭破裂,投资失败等一次次事件的压力下,才慢慢强大起来。而此时,他的家庭和工作已脆弱到失去了。他的这个系统,在“黑天鹅事件”中推进进化。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系统的重要性了吧!生活中的苦难,恰恰是你系统进化的过程。作为反脆弱的你,失去的必然比得到的少!
把错误善意
错误,日常生活的常态。怎样正确认识错误呢?
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的结果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了反脆弱性。
另外,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做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了。
做出改变,必然会伴随着错误的产生。小错误能的尝试,会杀死你吗?不会。那么,这些随机出现的小错误将会成为一道道小菜,衬托改变系统的进化。一次次的小错误,让你更加强大,从反脆弱的层级实现自我。
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
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
一个系统里,总是存在着不同的层级。而人们习惯与关注个体的强大,忽略了系统的选择。
你在一个系统里可能是削弱的,成为那个被牺牲增强系统反脆弱的筹码,但在另一个系统里未必。这可能能解释一个社会现象:有的人往往副业的收入要比主业更多。
在这个系统里你被杀,但在另一个系统里你可能会绽放。何不找到自己热爱的系统,成为那个系统的高层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