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应该算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通病。手上明明还有一堆工作要处理,因为不想做,死活都要拖到明天才做;下班回家明明应该先洗头洗澡,无论如何都要先玩几局游戏看几小时电视剧才去洗;睡前想起来上次当当打折买的书包装都还没拆,打鸡血看了几页后发现困的不行,暗暗发誓明天起来再努力……
人们似乎养成了“今日事一定不能今日毕”的习惯,或许最开始还会因为自己的不上进而焦虑而责备自己。但当我们发现“丧文化”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后,我们越来越麻木,也越来越能拖延。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人会患上拖延症呢?
很多人都以为拖延不就是因为懒吗?但其实这是非常表层的原因,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告诉我们,你会拖延是因为你恐惧。你可能是恐惧成功,恐惧失败或者恐惧别的,总之,你在潜意识里不断暗示你自己:只要我什么都不做,我就不会感到恐惧。所以,我们经常拖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部分人拖延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恐惧失败,这一点学生时代和工作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部分人认为,他们的表现就代表他们的能力,从而决定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即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这其实也是世俗对于成功与否的判断:出色的表现意味着出色的人,平庸的表现意味着平庸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舆论压力,很多人在做事情前想到一旦失败,别人的指指点点会让他们感到恐慌,宁愿拖延也要避免自己的表现得不到好的评价。这部分人被称作“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身的期望非常高,总想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对犯错非常在意。拖延能让他们得到安慰:我的潜在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只是因为没时间去做去表现而已。说到这,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我只是不愿意努力,我一旦努力了,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我的一个同事Y最近工作内容突然多了一项发票报销,因为之前公司的同事对Y的表现都赞不绝口,Y当然也想延续之前的表现。但是发票报销对Y而言是件挺陌生的新事物,因为害怕出错害怕被同事责备,Y常常不愿意及时去做发票报销。但Y心里又一直惦记着没处理好的发票,“应该做”和“不想做”的矛盾感让Y觉得备受折磨。
这种害怕出丑的心理在我的学生时代也挺常见的,每当有什么小组讨论或者集体活动要发言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挺多想法的,但一直不敢表达。当时我以为这是内向的表现,今天看来不过是害怕出丑的恐惧感在作祟。
要消除这种恐惧感是挺反人性的行为,因为大脑负责传导恐惧的通道非常强有力。从恐惧中心(脑扁桃腺)到思维中心(大脑皮层)的信号比思维中心到恐惧中心的信号,这意味着恐惧能更轻易地入侵我们的意识。不过,我们可以尽量尝试着习惯恐惧感的存在,不断暗示自己:这只是大脑本能发出来的信号,因为害怕会是不好的结果就止步不前,被一种感觉击败是件多愚蠢的事啊。
想要不再“恐惧失败”,那就努力和恐惧同行。
1、降低预期,比起结果更注重过程
要明白“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凡事追求完美的结果并不是错,但事情的走向总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成功了固然是好,但失败了也没必要一蹶不振,好好复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总结经验避免再犯。
2、直面恐惧,别废话,就是硬干
每当自己想拖延的时候,花几分钟时间想想是不是又是因为恐惧失败造成的拖延倾向这要求我们有能觉察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能力。如果是,那就带着这种恐惧感硬着头皮往下做吧,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3、做好充分准备
人是社会性动物,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评价都是瞎扯淡。但这种在意也要有个限度,日常生活中要下意识地让自己不要过分在乎别人的眼光。如果无论怎样都不能消除这种在意,那就做好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出丑的概率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