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双独家庭,组成了421结构,即4个老人、2个父母围着一个孩子转。
这也就导致了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一样,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亲疏之分。尤其对于那些娘家和婆家离得很近的家庭来说,可能孩子在姥姥姥爷家中待的时间同样很长。
姥爷逗4岁外孙,却因此寒了心
周大爷自从退休后,和老伴就过上了“无事一身轻”的日子。两人只有一个独生女,前几年嫁出去之后,家中稍显寂寥。
不过女儿的娘家离这里开车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因而时不时就能与女儿团聚,还有一个4岁的外孙,可谓是尽享天伦之乐了。
平时有事没事,女儿就会带着外孙回娘家吃饭,老两口对这样的热闹求之不得,每次都会给外孙做一大桌子好吃的。
前两天吃饭时,周大爷看见外孙一脸满足的样子,突然笑着逗他:“你老来我家蹭饭,羞不羞呀?”
没想到孩子接下来却回答道:“我爸说了,姥爷和姥姥家的东西以后都是我的,反正你也没有儿子。”
周大爷完全没想到,仅仅4岁的外孙居然会说出这种话,瞬间刺痛了他的心,脸色一沉、筷子一摔,就回到房间里生闷气了。
周大爷的老伴也很生气,质问女儿:“我们老两口活得好好的呢!就开始惦记起家产来了,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瞧瞧这孩子让你们教育成什么样了?”
“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这种意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尽管外孙只有4岁,他并不能意识到这句话对姥姥姥爷的伤害,也不知道背后有多么复杂的含义。
但如果不是女婿在他面前说过这样的话,一个4岁的孩子何出此言呢?这让老两口怎么能不别扭。
把家庭和谐放在一边,父母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意识,本身也不利于他的成长。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跟孩子半开玩笑地说道:“你父母只有你这一个孩子,以后他们的钱都是你的。”
言外之意就好像,因为你是独生子女,所以不用奋斗,只要躺在那里等着继承父母的财产就可以了,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毫无好处。
他需要分清什么是父母的,什么是自己的,才能有责任心和抱负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家产意识?
1)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等于他的”
从本质上来说,父母与孩子本就是不同的个体。
虽然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过上优越的生活,但从本质上来说,孩子的生活仍然需要自己奋斗打拼。
父母为孩子留退路的想法固然没错,但这样的亲情捆绑却不利于孩子的三观建立,很有可能让他失去斗志,心安理得地当一个啃老族。
2)告诉孩子收获必须先付出
不论家庭条件多好,父母都必须给孩子树立奋斗意识。告诉他父母的努力换来的是父母的获得,而不是他的,只有真正通过自己双手付出努力换来的收获,才是自己的。
不要寄希望于从父母那里拿到什么,否则也只能是“坐吃山空”而已。
3)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细节,让孩子学会金钱独立。
比如除了固定的零花钱之外,还开展做家务赚钱的活动,或让孩子在寒暑假期间勤工俭学。父母必须适当心狠一些,把孩子推向社会,才能让他开眼界,之后才能活得精彩。
含着金汤匙出生固然是孩子的幸运,但这样的优越条件对孩子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考验。只有父母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才能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创出自己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小鱼奶爸日记